當時父皇是這麼說的:做皇帝,一定要有做皇帝的氣魄。比如吃,再好的東西再大的排場和講究有什麼用呢?到了咱這個位置,這都不成其為問題。那些講究都是給外人看的,其實並不一定是自己愛吃的。所以,最重要是能吃到自己愛吃的東西。父皇有時候吃那些鹹菜什麼的,倒不一定非是要表達什麼勤儉節約,而是就喜歡吃那個,你們明白了嗎?
李經點頭表示懂了。
李世明繼續說道:“穿戴什麼的也都是一樣的道理。那些金絲玉線什麼的,沒有我們家穿不起的。所以不用考慮穿不穿得起的問題,而是穿著舒不舒服的問題。”
獨孤皇后介面道:“你們都要好好記著父皇這些話。你們父皇曾經和我感嘆過,這個世界上最蠢的皇帝,就是貪財的皇帝。”
這話就稍微有點深奧了。
獨孤皇后解釋起來。
人有貪財的慾望很正常,從個人來說,皇帝也不例外。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皇帝不是普通人。或者說,是天下唯一一個例外的人。
天下間,除了皇帝以外,包括最頂級的王公大臣富商巨賈,在錢財方面不管有再多,往上都還有巨大的空間。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錢是永遠賺不完的。
之所以說皇帝是唯一的例外,是因為自他登基的那一刻,就把錢給賺完了。從錢這個角度來說,皇帝不可能再多了。因為,整個天下的錢財都是他的。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還去在乎錢,希望自己私庫裡的錢財更多,實在是太蠢了。這就像是擁有一座金山的人,每天在山下的河裡淘金沙,然後躺在床上數。
這麼做的結果,就是最終把自己金山都給丟了。
李經他們兄弟姐妹,在皇上皇后的教導下,對金錢的看法自然和一般人不同了。
當然,這已經比絕大多數帝王及子女的思想高出了一個檔次。不說別的,阿提雅的父王,就是李世明夫婦口中的那種“蠢人”。事實上,大部分帝王都是這種蠢人。
因此一直以來,李墨寧都認為這是人對於“錢財”的最高思想境界。這個觀點徹底擺脫了金錢對人心的奴役。她從來沒想過,這世界上還有比這個還要高的境界——直到完全瞭解於奇正。
深入瞭解於奇正之後,李墨寧就發現他對於錢財的態度,簡直就是一個奇葩。
佔小便宜的事,於奇正可沒少幹過。從表面上看,他比那些“蠢人”們還要蠢,只要兄弟們手裡的東西是他喜歡的,就是死皮賴臉去搞到手。
但問題在於,他這麼貪來貪去,從來都不是以價值為衡量。去“搞”的那些東西,全部都是不怎麼值錢的玩意。而且,他的佔便宜也僅限於周邊幾個私人關係好的。相反,真正大的東西他從來想都不想。
後來,李墨寧訝異地發現,他這麼做並不是有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和說法,而是他壓根兒就沒有“整個五星市都是我的”這種想法。簡單的說,他還是那種小地主心態,而且還是那種沒什麼志向的小地主。
最初完全搞明白於奇正心態的時候,李墨寧差點笑了出聲。大概是這麼回事:家裡有個幾十百來畝良田放租出去,每個月躺著收點租,吃吃喝喝不愁,在一個小村子,最多一個小鎮子裡得瑟得瑟,就已經是最高的理想生活。
這種小地主,雖然生活上比普通農民好一些,但在心態上還是農民心態。雖然有著種種農民式的小缺點,但從本質上來看還是屬於非常善良的人。
他們沒有什麼胸懷天下建功立業之類的遠大抱負,就是想著過好自己的一點小日子。儘管也會為一點點小利益計較,或者透過農民式的狡黠佔點小便宜,但謀財害命之類的壞事卻幹不出來。這是由其善良和溫順的本性所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