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明搖頭道:“不是。既然於奇正沒有打我之心,更不會有傷害經兒的打算。”
獨孤無忌垂首道:“臣愚昧。”
李世明嘆道:“我現在完全相信於奇正那孩子不會忘本,甚至可能終其一生都不會傷害大儀朝。可是,有這麼強大的一個帝國在旁邊,對我大儀朝,不,不僅是對我大儀朝,而是對我中原來說,將會是最可怕的敵人。不管是朕還是他於奇正,終究都會衰老,都會死亡。將來有一天,於奇正死了,他兒子會怎樣?就算他兒子也不侵犯大儀朝,他兒子的兒子呢?”
獨孤無忌和李青呆在原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和聖上相比,他們的眼光實在是太短淺了。雖然二人也都是人中龍鳳,但他們考慮問題的著眼點是“現在”,以及往後的幾十年,最多最多也不過是一百年。但李世明所想的,是千秋萬世!
又是好一陣的沉默之後,李青才開口說道:“臣以為,此事已不是軍事層面能解決的,就看能不能從政治和經濟等方面著手。”
這話雖然沒有明說,但李世明和獨孤無忌完全理解他的意思。既然對方的堡壘已經堅不可摧,那就只能想辦法從內部攻破。簡單點說,只要五星市處於分裂狀態,大儀朝的危險也就解除了。
獨孤無忌苦著臉不斷搖頭。之前他沒有明說,事實上無論從法治、吏治,還是其他政治方面,五星市現在比大儀朝只優不差。這種情況下,去破壞他們的內部結構,基本上就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任務。
李世明問道:“看來兩位愛卿也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了?”
獨孤無忌和李青二人面帶羞慚,低下頭去。
李世明說道:“那好吧,令熊超將安西軍主力悉數退守伊州。”
李青大驚:“那高昌怎麼辦?”
李世明看了他一眼,對著地圖努了努嘴。李青走到地圖邊,看了好一陣之後點點頭:“聖上英明。”
獨孤無忌大為詫異,本朝在安西目前就是高昌到伊州一線,高昌對本朝極其重要。
高昌氣候溫暖,宜蠶,谷麥再熟。著名土產有赤鹽、白鹽、凍酒、刺蜜、白麵、疊布及絲織品等多種。尤其是葡萄,更是天下第一。自從當年英國公取高昌後,朝廷就極為重視。
從軍事上來講,本朝征討西域,作為橋頭堡的高昌,是最佳的集結大軍的地方。安西軍主力就是駐紮在高昌和伊州兩處,現在退守伊州,高昌兵力空虛,就算於奇正不來搶,大蠻王也絕對不會放過。
獨孤無忌也湊到地圖邊看了好一陣,才終於明白了李世明的意思。高昌至伊州,再到敦煌,是一條狹長的地帶。就像是大儀朝的一條手臂伸進西域。
現在這條狹長地帶的南邊,都是於奇正的勢力範圍;北邊,則是蠻族的勢力範圍。五星市和蠻族區直接接壤的部分,僅有魯齊齊區域的一個突出的小尖尖。如果於奇正要北上,就只能從魯齊齊出兵。同樣,如果大蠻王要攻打於奇正,也只能打下魯齊齊之後再向南攻擊。
現在安西軍全部退到伊州,以於奇正不會侵略大儀朝的理念,大蠻王肯定會拿下高昌。這麼一來,大蠻王和五星市的接觸面積就大了。這樣一來,三方勢力的接壤線就都差不多。
對大儀朝來說,就是把拳頭收緊。如果不收緊這個拳頭,會面臨什麼樣的情形呢?大蠻王南下,要麼硬攻魯齊齊,要麼取高昌直襲五星市區。
且不談大蠻王和於奇正有一年和議,於奇正的北星軍集結在魯齊齊,大蠻王也不敢隨意硬攻。也就是說,大蠻王更有可能找大儀朝“借道”高昌。
從情理和麵子上來講,大儀朝這麼借道讓大蠻王去打於奇正,怎麼也說不過去。也就是說,安西軍必須與大蠻王死戰。不管戰爭的輸贏如何,安西軍都會受到損失,而於奇正方面則沒有任何損傷。對大儀朝來說,這是最為不利的局面。從軍事角度來說,現在對大儀朝來說威脅最大的不是蠻族,而是五星市。
退一萬步說,即便大儀朝借道給大蠻王,會遇到什麼局面呢?一旦大蠻王打下五星市,高昌西邊面臨魯齊齊不說,南北兩面都會受到大蠻王的夾擊。
從全域性戰略來說,大蠻王和於奇正拼個你死我活,對大儀朝來說是最為有利的。即便將來於奇正勢大,也可以考慮和大蠻王聯合起來對付五星市。同樣,若是蠻族全力攻打大儀朝,也可以考慮讓於奇正出兵,直取蠻族軍隊後方。
對將來而言,大儀朝只需要牢牢地抓住伊州,隨時都可以呈現出進攻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