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孟嘗君率領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也就只好留下來當官。不久,就有眼紅的秦國大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麼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
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藉口殺掉。
這個訊息被孟嘗君知道了,急得像個球似的,可又沒有辦法。這時候就有人出主意了,說泰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只要妃子說一,昭王絕不說二。如果能得到她的幫助,肯定就能脫身。
孟嘗君一聽對啊,於是派人去求那個妃子救助。王妃答應倒是答應了,但提出了一個條件。這個條件就是拿齊國那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做報酬。
這可叫孟嘗君差點哭了出聲。他剛到秦國時就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現在到哪裡再去搞一件呢?
於是就有個門客站出來說:“主公別急,這事交給我了。”
說完這句話就走了。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這哥們這麼說,心裡還是有一定把握的。他本來就是個小偷,和一般小偷不同的是,這哥們有個絕活,能鑽狗洞偷東西。
他先去打聽了一陣,知道昭王特別喜愛那件狐裘,一時捨不得穿,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裡。
一番準備之後,在一個晚上便藉著月光,逃過巡邏人的眼睛,輕易地鑽進貯藏室把狐裘偷了出來。收到狐白裘的王妃非常高興,也遵守了諾言,想方設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既然已經決定放他了,也就沒當敵人看,秦王並準備過兩天為他餞行,送他回齊國。
這時就又有大臣去說了:這人放不得。
孟嘗君得知訊息,可不敢再等過兩天,到時候萬一秦王變卦,可就想走都走不了了。於是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
一行人急急如漏網之魚朝著齊國方向撒著腳丫子跑,到了函谷關正是半夜。
按秦國法規,函谷關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可怎麼能叫呢?
孟嘗君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外的雄雞都打鳴了。
原來,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隻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
守關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開啟關門,放他們出去。
天亮後,秦昭王得知孟嘗君一行已經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人家已經出關多時了。
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成功逃回齊國。
王忠寶講完後,於奇正狠狠地瞪著他:“你是在欺負我沒文化嗎?”
王忠寶趕緊說道:“沒沒沒,怎麼會呢?”
於奇正一腳踹了過去:“以後這種人人皆知的典故,你要再這麼廢話,小心我……”
王忠寶眼見又是一腳,趕緊說道:“別別別,咱這不是在給市長大人您出謀劃策嗎?”
於奇正大怒:“你這出的算個毛的策?老子現在到哪裡去找鑽狗洞學雞叫的人?再說了,就算找到了,丫的波斯有狗洞嗎?是雞叫開門嗎?”
王忠寶嬉皮笑臉地說:“不一定非要雞鳴狗盜。我的意思是說,咱們可以去偷啊。”
接下來王忠寶就說出了他的打算。
只要冬小麥的資料還在波斯,那麼肯定是在王庭藏書的地方。不管他們有沒有狗洞,咱們都能自己挖。
先在他們王城裡面租一個地方,以做生意為掩護,讓弟兄們在裡面挖地道,等到地道挖通了,不就可以去把那玩意偷出來了嗎?
於奇正說道:“你說的簡單,做起來可是難點重重。我問你,用多少人挖?如果就是一兩個人,那要挖到猴年馬月?如果人多了,那來來往往能不被其他人發現?還有,挖地道的那些泥土怎麼運出來?你天天往外面拉泥巴,是個人都能知道你在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