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乙頭一扭:“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從。我自己職責範圍內的事,市長大人就別干涉這麼多了吧。”
於奇正氣得吹了幾口氣,也知道攆是攆不走的了,只好隨他。
小乙率軍過來,其實是王忠寶所授意的。
現在疏勒已經是自己地盤了,下一站就是朱俱波。
先期探路的迦葉大師一直沒有回信,也不知道朱俱波王是怎樣一個態度。現在率大軍壓境,給對方一些震懾,令其不敢輕舉妄動。
說到這裡,王忠寶心裡一直有個疑問:迦葉大師已經走了差不多半個月了,怎麼會音信全無呢?
難道說出了什麼事了?不可能。他們走時,於奇正撥了一半的親衛隊員給他們,就算遇到什麼特殊情況,也應該有人回來報信啊。
如果知道迦葉大師他們的現在情況,恐怕於奇正又要抓後腦了。
迦葉大師他們在朱俱波遇到了個很矛盾的事情。
從市區出發時雖然經過了調查,但由於這邊本是地廣人稀、各方面都比較落後的原因,根本就沒有地圖。
至於行經的路線,可是透過來往商旅的口述。
到朱俱波之後,和本地人一打聽,就發現了一個之前不知道的事。
原本他們計劃的路線,是從朱俱波往西,經過渴盤陀、吐火羅到達波斯境內。這條路也是黛拉公主和來往商旅所經過的。
他們到了朱俱波後,得知的新訊息就是:如果從朱俱波直接往南,走阿克賽欽橫穿拉達克向西,就可以直接進入波斯。
這條路是高原地區,人煙稀少,其間還有很多無人區。因此正常情況下,還是走前一條路。
但就眼前的形勢看,兩條路就有利有弊了。
第一條路雖然平坦易行,但是過了渴盤陀之後,吐火羅國正處於大型的戰亂之中。
不僅是吐火羅,從吐火羅一線進入波斯境內,戰爭也是如火如荼。
在這種情況下,從拉達克進入波斯,也就值得考慮了。
迦葉大師和張寵商議後,決定兩人分開,各自探一條路。
吐火羅一線都是戰爭,就讓張寵去,相對自保能力強很多。
阿克賽欽一線路途難行,往西是拉達克,往東南是吐蕃(後世西藏),往南的話就是天竺(後世印度)方向。
不管是阿克賽欽東南方向的吐蕃,還是正南方向的天竺,都有佛教徒的存在。更何況天竺是佛教的起源地,迦葉大師自然是心生嚮往。
於是就這樣,兩人在朱俱波分了手。
他們本人都沒想到,接下來分別都遇到了特別奇葩的事情。
先說張寵這小子。
順利經過渴盤陀之後,進入了吐火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