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原的神靈崇拜想比較,楚文化中鬼魂崇拜的份量非常重。
《漢書·地理志》:“楚人信巫鬼,重淫祀。”
後世的現代人經常會理解錯一些古漢語,其原因在於往往只瞭解某個字的某一種通用含義或是從某個時期開始的引申含義。
淫,原意為放縱,過多,過度,失其節制,不合法度。故此,“淫祀”的意思是“不合禮制或法度”的祭祀。
《禮記·曲禮》說的就很清楚了:“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
淫祀包含兩種:越份之祭和未列入祀典之祭。
什麼是越份之祭呢?例如“祭天”,是國君專屬,臣民這麼做就是“越份”了。
什麼是未列入祀典之祭呢?就是所祭祀的物件不是“官方認可有封號”的。
由於“淫祀”之定義向為“官方”所訂,昨日為正祀之神今日為妖淫精鬼,又或此地為正神彼處為淫鬼之事,都不是孤例。
例如,秦末項羽死後被尊之為神,漢時被視為淫祀。到了陳武帝時期封其為“帝”,成為官方認可的武神。
又如江南立三高祠,吳人認為不應祠祀范蠡,所謂“禮不祀非族,況可仇敵乎?”是以不得祀。
《漢書》中說的“楚人重淫祀”,主要指的是“未列入祀典之祭”。
楚人所信奉的屬於是“泛神論”,所祭祀的神袛涵蓋了“天神”、“地袛”和“人鬼”。
這一點,在《楚辭》中的《九歌》裡面體現得特別明顯。
《九歌》原本就是祭詞,裡面有五位正神、四位地袛和一位人鬼。
五位正神分別是東皇太一、雲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東君。
四位地袛為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
人鬼即《國殤》所祭拜的為國戰死的將士。
說到這裡,李淳豐略顯得意地問:“武才人,你看出了什麼嗎?”
秦曉鸞微微一笑:“還是請天師說說。”
李淳豐說道:“楚人祭祀的地袛是什麼?”
他這麼一問,秦曉鸞猛地醒悟了過來,地袛不就是之前李淳豐所言之“妖族”嗎?而人鬼,也就是“鬼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