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最簡單的例子:蝗蟲。
一個人和一隻蝗蟲,兩者之間的力量相差之大,大到了沒有人會把蝗蟲當做是對手。
人類科技不斷發展,蝗蟲卻始終停留在原地不動。
但不管人類科技發展到多麼高的高度,始終未能滅絕蝗蟲。
不僅僅是不能滅絕,當成千上萬只蝗蟲聚集形成蝗災,人類根本就無能為力。
在這場力量懸殊的較量中,蝗蟲所依仗的,只有一種能力,那就是繁衍。
由此可見,對一個族群來說,繁衍能力可不是什麼可有可無的東西。
人類雖然在遺傳上獲得天賦不如神族和妖族,但在繁衍能力上卻遠遠超過了他們。
最初的神族和妖族,也並不是長生不死的,依舊面臨死亡和輪迴的威脅。
只不過,他們的壽命比人族要長很多。
關於壽命長一些這件事,其實李淳豐還有一個更驚人的想法。
壽命的長短並不是固定的,而是相對的。或者說,不同物種對於“時間”的概念完全不同。
這一點正如“動”和“靜”是相對的。判斷“動靜”必須是以某物為原始參照物,時間也一樣。
有些蟲類,春生秋死。
以人族自身為參照物來看,它們的生命非常短暫,謂之“夏蟲不可語冰”是也。
但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在它們的一生中,同樣經歷了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或許和我們一樣,每隻具體的蟲都經歷了屬於它的親情愛情友情悲歡離合愛恨情仇。當我們嘲諷“夏蟲不可語冰”的時候,有意無意間遺忘了,我們自己也看不到二百年後的季節。
由此,任何生命的長度都是相對的。決定這個長度的,是你所選擇的參照物。
從這點意義上來說,“蟲生”的精彩程度和時間長度並不亞於“人生”。同樣,神仙的生命也不比人類長。
相對於他們正在討論的問題,這是題外話,還是回到“繁衍能力”和“念力”的話題。
人族強大的繁衍能力,讓這個族群具備強大的整體“念力”。
一個人只是一滴小水珠,但聚集在一起,就成了汪洋大海。這種力量,對需要依靠“修行”變得強大的神族和妖族來說,實在是太龐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