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徹抱著何江,手裡拿著那張聖旨細細的看。
按照何江的說法,他認真的去看了那個“永”字,確實發現了一些異常。但是確實因為太小,怎麼都看不清楚。
何江也知道大限將至,趕緊解釋了起來。
這一切還是要從和氏璧說起。
春秋戰國時期,在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玉匠,看玉的水平天下無雙。
有一天,他看到了一隻鳳凰。
那個地方是在荊山。
這讓卞和非常疑惑。別說在荊山了,就算是在楚地,也沒有產良玉之地。
可是現在他居然看到了鳳凰落在一塊石頭上,這就很讓人奇怪了。
要知道,鳳凰絕對不會落無寶之地,所以那塊石頭之下肯定會有什麼寶物。
卞和取出石頭研究了很久,除了能判斷裡面藏著玉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可能。
可問題在於,這本是不產玉之地啊。
卞和作出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這裡面就是一塊稀世寶玉!
他捧著這塊石頭去見當時在位的楚王,也就是楚厲王。
楚厲王聽說有人獻寶,於是讓宮廷玉工來判斷。
宮廷玉工一番敲打後得出一個結論,這只是一塊普通石頭,不存在什麼美玉。
由此,卞和便犯下了欺君之罪。
楚厲王倒是沒要他的性命,只是命人砍下他的左腳。
時間荏苒,楚厲王死了。
接替他的,是楚武王。
卞和再次去見武王獻寶。
於是楚武王又命玉工檢視。
這時的玉匠也換人了。
這次玉工結果深一步的考察,最後給出的結論仍然說只是一塊普通石頭。
武王怒,再次以欺君之罪令人砍下卞和的右腳。
時間依舊在過去。
楚武王也死了,即位的是楚文王。
而這時的卞和已垂垂老矣,加上被砍了雙腳無法活動,只能抱著那塊石頭在楚山下痛哭三天三夜,眼裡都哭出血來,給世人留下“卞和泣玉”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