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於奇正那邊情況就完全相反。即便他想重農抑商,也是無農可重。所以他想出了透過商貿來解決整體糧食危機的辦法。
建立城池,首先就是在草原上形成一個“內迴圈”。或者說,建立起草原上一個最大的集市。這樣,就能讓草原上的人們獲得收入的方法變得豐富。
有了經濟收入,就能透過“外迴圈”來解決糧食問題。比如,可以找我朝購買食糧。
這麼一來,草原和本朝就成了一種“共生”關係。
本朝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才有多餘的糧食賣給他們。如果本朝發生天災人禍,自己都沒得吃,拿什麼賣給他們?這樣的時候即使他們要來搶,也沒糧食可搶。
而大儀朝這邊以耕地為主,飼養家畜的空間和食物有限。如果草原上穩定,畜牧業進一步發達,就能把牛羊等肉類賣給我們。
物以稀為貴,以多為賤。一旦那邊能給咱們提供肉類,那麼大儀朝歷來居高不下的肉價就會回落。
這樣一來,普通百姓能吃到肉的機會就大大增加。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社會就越穩定。
總之,到那個時候,雙方都期望對方好。因為對方好我也好,對方出問題我也受影響。
這才是雙方能獲得真正長久和平的根本解決之道!
“我馬上給父皇上奏!”李經興奮地說道。
“萬萬不可!”獨孤衝叫了起來:“不但不能說,這事還不能讓陛下知道。”
李經不禁疑惑地問:“這又是為何?”
獨寵長嘆一口氣,開始說了起來。
陛下那一輩人,從血雨腥風中走過來,信奉的是“贏者通吃”。起原因也很簡單,逐鹿天下到最後,只有一個贏家。贏者得到整個天下,輸者兵敗身死。
其二,有史以來,蠻族總是侵略我們。在國人眼中,這些蠻族與豺狼虎豹無異,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很少有人意識到,蠻族人也是人。所以現在去提“和平共生”,會遭到朝野上下一致反對。
其三,想做到和平共生,不是哪一方單方面能完成的任務,必須依靠雙方共同的努力。就目前來說,於奇正的轄區還不算穩定,大蠻王虎視眈眈。沒有一個相對和平的內部環境,於奇正也無法實現他的計劃。
因此,現在談這些事情尚且為之過早。對我們來說,至少要於奇正那邊形成這麼一個初步的雛形再說。
還有,即便是朝這個方向發展,那在一段時間內也只能是“只做不說”。如果以國家政策形式下達,將會引起強烈的牴觸。
“父皇是有大智慧的人,也不會固執己見,”李經說道:“我覺得,這些話和其他人說或許不能理解,但父皇肯定能聽進去。有什麼不能和他說的呢?”
“原本我也是這麼認為的,可是……”獨孤衝遲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