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皇上您該去搬磚了> 683.詩經風雅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683.詩經風雅頌 (1 / 2)

孟子反問道:“你說的《凱風》也是《詩經》裡的那首嗎?”

聽到這句話,公孫丑恨不得給自己兩個嘴巴,但已經來不及了。

孟子又開始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這次不等孟子解釋,公孫丑急忙搶過話頭先解釋了起來。

和風吹自南方來,吹拂酸棗小樹苗。樹苗長得茁又壯,母親養子多辛勞。

和風吹自南方來,吹拂棗樹長成柴。母親賢惠又慈祥,我輩有愧不成材。

泉水寒冷透骨涼,就在浚城牆外邊。養育兒女七個人,母親養育多辛勞。

美麗可愛的黃鳥叫,清脆婉轉似歌唱。養育兒女七個人,無誰能安母親心。

孟子點點頭,表示其翻譯的不錯,於是故意問道:“這首詩就字面意思來看,就是在歌頌母親,表示孝順的意思,何來怨不怨恨之說啊?”

公孫丑當然知道這是在故意考自己,於是解釋了起來。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們談詩論詞,不能只看字面意思,而是要結合其所處的環境和背景,才能真正理解它的意思。

那麼《凱風》的背景是什麼呢?咱們來看一下。

《詩·邶風·凱風序》有云:“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

要搞清楚這個序怎麼回事,就又得從《詩經》說起了。

要說清楚詩經,就又得從詩歌的起源說起了。

要說清楚詩歌的起源,就又要從人這種生物說起了。

其實思想感情並不是人類所特有的,喜怒哀樂這些感覺在很多動物身上都存在。

總所周知,人類最優於其他動物的地方是思考,並由而發展出經驗的積累和文化的傳承,並進一步的實現了創新與創造。這麼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把其它物種遠遠的甩在了身後。

最早的時候,人類和動物一樣,透過嚎叫或者肢體動作進行溝通和交流。

由於人類是群居性動物,交流和溝通成為了族群能否有效的傳達資訊並生存的重要手段。比如,甲在東邊樹林裡面發現了一頭野豬,如果族人能迅速趕到,大家就能一起打死這頭野豬,今天晚上都能吃個爽。反之,這人可能就被野豬給一頭拱死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