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疼的是給秦曉鸞的。首先,這信該不該寫就是個問題;其次,到底寫什麼是個更大的問題。
抓耳撓腮好一陣還是沒能解決這難題,於奇正擱起筆支著下巴暗想:也不知道曉鸞她現在怎麼樣了?不會和那個姓楊的小白臉哼哼哼哼哼……
於奇正這麼胡思亂想的時候,秦曉鸞正在器械局。
解決窯廠那邊的問題之後,就必須立即著手解決運輸的問題了。
目前的運輸方式,是從張港鎮過漢江裝車後,走官道經過江陵再折返荊州。
城磚都是重物,官道也是土路,三下兩下就壓壞了。
特別現在是夏季雨水多,運磚的驢車馬車走不多遠就陷在泥裡。
儘管從一開始就計劃好,採取落鳳鎮採石場那種滑軌車的方法,但這中間有個很大的技術難題。
採石場那邊是從山上到山下,而從張港鎮到荊州距離這麼遠,如果採取自然重力滑過來,那兩邊的高度落差得有多大?很明顯,這是做不到的。
秦曉鸞親自撲在“科研資訊部”和大家一起攻關,終於找到了解決方案。
首先就是借鑑後世的地鐵車廂的方法,把裝載的車輛分成一輛一輛可以連線在一起也可以分開的形式。
然後把軌道修建成波浪形,依靠從上一個坡度衝下來的力量衝到第二個坡頂。為了保險起見,每個坡頂修建一個人工升降點。如果自動沒衝上去,立即換人工升上去。
秦曉鸞的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贊同,並完成了相關的試驗。
現在就要趕製出軌道和車廂,這就是器械部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