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來的是三五成群的小姑娘。
《還花格格》最狂熱的粉絲就是十三、四歲的少女,“小燕子”和“紫薇”的廣告對她們來說,可謂殺傷力巨大。加上蜜餞這種零嘴也不是什麼大件,價格也不貴,於是一大早就來買“偶像都愛吃”的蜜餞了。不過有一點很是讓她們不滿,那就是偶像手裡的蜜餞是從一個精緻的小布荷包裡面取出來的,而這裡賣的沒有。
“粉絲客戶”還沒接待完,就又來了一批新的種類的客戶——關習的蜜餞終於開始批發了。
小孩子有她們自己的世界。
儘管大人們對此不以為然,但對孩子來說,那是一個非常完整的世界。
而小孩子呢,都會是比他們大一點的孩子的“跟屁蟲”。
第一批少女粉絲回去之後,立即掀起了一陣“蜜餞流行潮”。這股風潮從十三歲年齡段迅速擴充套件到了十歲並一直降低到六歲年齡段。
這些小一點的孩子雖然自己不能去,但他們會找家長哭啊。
家長被鬧得受不了了,於是就到附近的雜貨店去問。問的人一多,雜貨店以及走街串巷的貨郎們馬上來關家蜜餞進貨。
關習和他請的小夥計忙得根奔轉不開,心裡不由得更是感激“秦家廣告部”了。
簽訂契約的時候,楊不羨就專門寫了一條進去:除了保證質量之外,價格不得在短時間內大幅波動。
關習想了一下,乾脆直接把所有產品明碼標價,批發多少錢,零售多少錢。
其實這個問題之前就困擾過關習。
相對而言,這邊的人比他老家那邊的人喜歡講價多了,關習對此很是不厭其煩。加上他是做批發生意的,對那些購買一點點還講半天價的客戶更是不耐煩。
所以之前是一個惡性迴圈。越是不會講價就越賣不出去,越是賣不出去名氣就越是打不開。
現在這麼明碼標價,不管誰來都是牌子上的價格,就省去了很多麻煩。而買的人一看大家都一樣,也不擔心買上當,也就無所謂了。
那些批發商一來之後,關家蜜餞的生意就一下子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