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著兩家的孩子不知道怎麼也扭打成一團。”
“最後兩家的老爺們也加入戰場,都打得鼻青臉腫。”
“唉,你看這事鬧的。要麻子說啊,甜不甜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能成為街坊,也都是上輩子的緣分。俗話說得好,遠親不如近鄰嘛。且不說萬一真出個死傷,雙方都不好過。就這事在其他人眼裡看來,都只覺得好笑,不會覺得誰贏了。”
臺下觀眾早已笑得前俯後仰。
本來很平常的一件家長裡短的小事,被宋麻子這麼一渲染,聽起來就完全不一樣了。
尤其是對於兩家女人吵架和打架的場景描述,其精彩程度恐怕只有後世一個叫做“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本子,勉強可以比一比了。
於奇正和李經二人也是聽得開懷大笑,李經更是從懷中掏出一錠金子,準備等一會茶童過來時打賞。
於奇正和幾個侍衛立馬上去遮住了金子。
現實不是垃圾影視劇。
在後世的影視劇裡,動不動吃一頓飯就是十兩二十兩銀子往桌上一扔“不用找了。”
動輒使用幾十兩,甚至成千上萬兩銀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夠從口袋裡掏出面額成百上千兩的銀票。
這簡直不止是誤導了,而是欺騙!
這些編劇或者作者,連最根本的歷史常識都沒有。知道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嗎?
在他們所在的這個年代,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鬥米,10鬥為一石,即是20石。按照後世的重量衡量約1180公斤,就是2360斤,知道什麼概念嗎?
按照一個成年男子一個月36斤的米消耗……請注意,是米,不是飯!
按照一個成年男子一個月36斤的米消耗來計算,一年一個成年男子每天吃飽需要432斤米。
一兩銀子買的米足夠一個男人吃5年半!
十兩銀子足夠一個成年男子吃55年。以當時人的壽命來算,基本上十兩銀子就是一個健壯的男子一輩子所需要的糧食的價格。
好的,人活著不光是吃米。不過也可以按照史書上的記載來計算。
在當時,平均計算下來,一個成年人吃喝拉撒全部算下來,一年的開支大概是在一兩半,絕對不超過二兩銀子。
本朝一個九品官月俸5石米,即250文制錢,摺合成銀子就是0.25兩。
而一個九品官相當於後世的什麼知道不?
一個縣令相當於後世的市長,通常是七品。
八品大概等同於後世的什麼,不難推算。差不多就是XX局正局長這樣。
九品呢?大概就是學校校長、XX站站長、XX局主任、XX醫院院長這樣吧。
就是這些人,年薪就是3兩銀子。
後世那些文人憑的是什麼,動不動主角吃一頓飯就是十幾兩銀子?
是沒有考證嗎?部分是。反正老子寫的是小白文,別說十幾兩了,就是幾千兩,還不是我嘴巴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