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齊看到官家動問,便拱手笑道:“此事安樂侯有些操之過急,工匠們讀書,實在是有些異想天開。雖然安樂侯出發點不錯,是為了大宋好。但是此事並不現實。工匠們都有各自的事情,哪裡能夠安心讀書。而且這些人若是讀書的料,如今豈不是都能考取功名了。”
趙禎聽了蔡齊的話,對於工匠們不由也起了輕視之心。確如蔡齊所說,工匠們有讀書的才能,誰還願意去做工匠,考個功名不好嗎。
“蔡卿,你的話也有些道理。”趙禎也臉上泛起笑容道:“但是安樂侯的建議卻也不錯,讓工匠們讀書識字,便於傳下百工之藝。若是我朝能出一個如魯班墨子一樣的工匠,也是一件好事啊。”
蔡齊聽到趙禎居然還有支援安樂侯的意思,便急忙抱拳道:“官家,魯班墨子之流,皆為諸侯爭霸之時的巨匠。若出此等人物,豈不是代表著天下割據會有諸侯之亂?臣以為,這等樣人沒有也罷。這等人不見得能造福一方,卻弄不好會禍亂天下。哪怕有一絲風險,我大宋也不應冒天下之大不韙,而舍瞭如今的盛世。”
在趙禎的心中,安樂侯範宇的分量還是比較重的。哪怕蔡齊已經將話說到了這個份上,趙禎也不想輕易的否決掉安樂侯的章程。自上次與李太后之間的隔閡消散,趙禎心中便對安樂侯範宇極為親近。雖然沒有明言,但也視之如兄弟。
“蔡卿,你為參知政事,豈可輕言怪力亂神之說?我大宋盛世,憑藉的是祖宗功業還有諸臣用命,亦不會為多一兩名巧匠而有所損傷。”趙禎面色不善道:“若是這也算壞事,那便讓這等壞事多一些,看看我大宋盛世會不會大廈將傾。”
沒想到官家的反應會如此激烈,蔡齊有些措手不及。
不過蔡齊也非愣頭青,急忙躬身道:“官家息怒,臣所舉的例子或許並不恰當,然而臣之一片忠心,卻是可表天日。臣只是怕這些工匠讀了書,便不安心於工匠之事。若是這般,反不如現在這樣更來的容易管束。而且,成立一所百工技院,所需的錢財也不會是個小數目。臣知道應天書院當初建立之時先帝尚在,應天人曹誠,以三十萬貫建學。築學舍百五十間,藏書千五百卷,並願以學舍入官,因而得到先帝的讚賞。”
蔡齊抬頭看向趙禎,接著道:“官家,只一個應天書院便要花費三十萬貫,何況一間百工技院?若以百工授徒讀書識字,便還要比書院多許多工匠事物的消耗。臣以為,沒有五十萬貫,是建不起來的。”
原本趙禎還想要替範宇爭取一下的,可是卻被蔡齊算出來的這個數字嚇住了。大宋雖然富有,每年的稅賦有上億貫之多。可是大宋冗官冗兵冗費,絕大多數稅賦都是看不到的。真正能拿出來用度的,可算不上多。
“這、這麼一間百工技院,難道要花費如許多的錢財不成?”趙禎都有些結巴了。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趙禎身為大宋的當家人,自然明白這些錢代表著什麼。因此,到這裡他是真的猶豫了,有些拿不定主意。
蔡齊看到官家有所動搖,便趁熱打鐵道:“官家,如今朝廷各處所用靡費甚多,豈能為了一些工匠便抽調別處的費用。與其這樣操切辦工匠之學,不如等上一等,待朝廷寬裕了,再論此事也不遲。事情總有輕重緩急,此事便緩緩亦可啊。”
聽到了蔡齊的建議,趙禎終於是被其所說服,“蔡卿所言甚是,此事便先緩一緩就是。這份章程便留在我這裡,待見了安樂侯,我再與他分說。就是。”
蔡齊原本覺得百工技院已經開不成了,可是聽官家的話,似乎還要向安樂侯解釋一下。若是這樣的話,以官家的耳朵根子之軟,怕是又會改了主意。
“官家身為大宋之主,做了決斷何須向臣子解釋。”蔡齊疾聲道:“臣以為,官家宜獨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