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應州、朔州、武州三地的遼軍不戰而降,李惟賢不由得哈哈大笑。
“這樣一來,我們便可由河東路就近提供糧草,卻是方便了太多。”李惟賢笑的都看不見眼睛。
折繼宣也笑道:“李將軍,我們佔據了大同,這裡所獲得的糧草可也不少,足夠我等十萬大軍吃上半年了。哪裡還用著著,去向河東路的陳使君要糧。也不知東邊的訊息傳回來沒有,那邊的虛實如何。”
“訊息是有,聽說遼軍又有十一萬人馬從其南京出關而來。目前駐紮于歸化城,皆為遼國的皮室軍和宮分軍,乃是遼國精銳。”李惟賢點點頭道:“據展將軍派人送回來的訊息,還是遼皇耶律重元領軍親來。我等若是與之交戰,務必小心再小心。聽說這位遼皇也是個足智多謀之人,覆滅高麗之戰,便是由這位遼皇親自帶兵出征所致。”
折繼宣卻是站了起來,搓著兩手道:“待狄兄回來,我們的兵力便不輸於對方,若是能打好接下來的戰事,未必不能將遼皇活擒。要是真能做到此事,便你我皆可名列青史的大功一件!”
李惟賢搖了搖頭道:“豈有這樣容易的事,怕是難啊。對方只是派出蕭撒八來,對大同一通襲擾,卻沒有派出大軍前來攻城,也不知打的什麼盤算。我們只要不露出破綻來,可先與之對峙亦無不可。歸化城那裡一邊是塞外一邊是有居庸關把守的燕山隘口,若是我們冒然進兵,容易為其所困。這段時間不如先將大同穩固下來,再徐圖之。”
次日,狄青也帶著一萬新軍回到大同。與此同時,展昭的書信也被送回到了大同城中。
李惟賢、折繼宣與狄青三人一碰頭,便輪流看了展昭送回來的書信。
看到展昭的書信,三人皆是眼中一亮。
若真如展昭所言,那麼遼軍可就是真的大意了。
展昭在信中,提及了居庸關之北的狹道之中,還有一座秦漢時期的殘破關城。如果宋軍能派出一支數千人的軍隊將這裡佔據,便可掐斷了遼軍的糧草輜重補給。
而且可以據殘關而守,完全不懼遼軍前後夾擊。遼軍以為這裡有居庸關,便不會有人來這裡佔據隘口。但是展昭的想法,便是將古時的殘關稍加修復,即可以之拒敵。
這個策略對於宋軍來說,甚為巧妙,完全就是你守你的我守我的,反正將道路堵死便可。
但是對於遼軍來說,便是一條毒計了。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興奮之色。
“我手中皆為騎兵,速度最快。不如由我派人前往,與展兄一同守住燕山隘口。”折繼宣看向李惟賢與狄青兩人。
李惟賢想了想,便搖頭道:“折將軍,你手中的騎兵要與遼軍周旋,可不能就這麼派去把守隘口。與其這樣,不如留一萬人守大同,我帶領四萬大軍兵鋒直指歸化城,由你帶領騎兵為我大軍護衛。而狄將軍則帶領新軍,去到燕山隘口與展兄匯合。狄將軍手中皆為新軍,不只擅攻而且擅守。而你我兩人則吸引遼軍的注意力,可使狄將軍他們順利到達。”
狄青自然是沒有意見,點頭道:“不錯,我帶領麾下的一萬新軍,可以勝任此事。而且燕山隘口也不必封堵於一時,當在我軍與遼軍對峙之時,方可起到效用。”
折繼宣想了想,便點點頭沒再說話,也等於預設了大家的商議結果。
蕭撒八再一次敗到了宋軍手中,他領著手中還剩下的一萬多遼軍騎兵回了歸化城。
第一件事,便是要向遼皇耶律重元彙報自己所經歷的戰事。
見到耶律重元之後,蕭撒八伏地請罪道:“陛下,臣得兩萬騎兵後,便日夜兼程殺至大同城外。本想以騷擾騎射使宋軍自顧不暇,從而遲滯和消耗他們。可是誰知道如今的宋軍,卻是馬上騎兵竟有四萬之眾……此敗不冤,臣無藉口請陛下恕罪,便只能請陛下治我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