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鹿鳴報便在頭版頭條登出一篇文章,題為《官家之於大宋天下》。
毫無意外這是一篇歌頌官家的文章,卻是舉例翔實論據充分,讓人看完之後對官家趙禎的敬意油然而生。
文章之中,也並沒有直接提出讓官家如何,只是覺得如今的大宋已開創了數千年未有之盛世,功比黃帝之於華夏。
既然官家立此大功,天下人都因官家而受益,功臣尚有官家獎勵,卻無人能獎勵官家,實為憾事也。
這就等於丟擲來一個命題,如何獎勵官家。
雪中送炭之人不好找,但是拍馬逢迎錦上添花之人永遠都不會少,何況是官家這等人物。
就在文章刊登出來的當天,便有人上書,請官家封禪泰山。還有人上書,請官家祭告黃帝陵,以慰漢家先祖之靈神。
有人開了頭,而後這樣的上書便如雪片一般飛了政事堂,飛向了崇政殿。
鹿鳴報的幕後老闆是誰,政事堂的呂夷簡和蔡齊兩位相公心知肚明。
突然出現了這麼一篇文章,顯然脫不開是官家所授意的。
再加上有無數的本章上書,搞的兩位相公有些比較凌亂。
呂夷簡又放下一冊本章,看向蔡齊道:“蔡相公,官家封禪泰山祭告黃帝陵,這本是應有之義。但是這兩樣官家只須一樣便可,以免勞民傷財。現下你我將這些本章送至崇政殿,順道向官家建議,以免官家過於靡費。”
政事堂的存在,雖然是輔佐官家處置朝政,但是也有勸諫職能。
兩位相公若是毫無意見的同意,那一定會被諫官上書彈劾的。
而且呂夷簡與蔡齊兩人,是真的不想官家這麼折騰。這才剛剛遷都沒幾天,官家就又要祭黃帝陵又要封禪泰山,真是有點不省心。
如果只在洛陽城中搞些儀式也就是罷了,花不了多少錢。但是官家卻是要車駕往來,禁軍護從官員陪侍等等,只是想一想,便知道這是一筆極大的支出。
如今雖然已經收了秋賦,可是大宋上下哪裡不需要用錢?實在是有些支用不起。
兩位相公剛剛來到到崇政殿外,便看到了三司使程琳,正在嘆氣候於殿外。
“程相公,你來崇政殿面見官家,可是為了官家出巡耗費之事?”呂夷簡上前拱了拱手,便直接開口問道。
程琳見到是兩位政事堂的相公,便也沒什麼好隱瞞的。
“呂相公猜的不錯,三司這裡雖然剛剛收了秋賦,但是朝廷各處都要用錢。如今已經將大半的的收入都發放了出去,只餘一些,以待來年青黃不接之時所用。若是官家將這些錢拿去出巡,則明歲開春若有饑荒則無法騰挪了。”
蔡齊笑道:“倒是巧了,我與呂相公過來,也是勸阻官家的,正可與程相公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