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宋安樂侯> 第933章 竟還能這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33章 竟還能這樣 (1 / 2)

早在覆滅了西夏之後,張唐卿便被委仁為河西路轉運使。

而楊察和徐綬兩人,分別為提刑按察使和提舉常平使。苗振則是興慶知府,楊諤為西平知府。

這樣一來,範宇對於整個河西路的影響,便可透過這五個人來達成。

當初這五人,便是因為與範宇較近的關係,被政事堂調去了瓜沙二州的飛地。如今都成了路一級的官員,也算是功成名就。

但是正因為如此,他們的身上也打上了範宇的標籤。

當然,這只不過是外人的看法。

在他們五個人自己看來,對於範宇也非常的佩服。

早先範宇對西北之地所提出的預判,現今回過頭來細細思索,真的是不服不行。

河西戰後重建,朝廷給了不少的錢財物資,這便是給他們一個大展拳腳的機會。

而且以張唐卿為首,諸人與範宇從來未曾斷了書信往來。

時常在書信之中,討論如何規劃河西之地。

因為河西之地屬於重建,在範宇看來,完全可以當成一塊實驗田。

首先,河西這個地方是陸地商貿的重要東西通道。其次,河西雖然風沙不小,但是面積廣大,有良田有牧場,農牧生產完全可以滿足本地需求。最後,便是這個地方水力礦業豐沛,可以興建一些工坊。

範宇給張唐卿等人去信,便提到了河西多有煤鐵金銅諸礦,可以此為基礎,大力發展當地工坊。

並提出,只要張唐卿等人提出需要相關人才,他這邊就會從百工技院和造作院中派出相關的匠師前往。

原本範宇就給張唐卿等人講過一些後世的經濟之道,而張唐卿等人都是少年進士出身,並非迂腐的老學究,也很容易能接受一些後世的觀點。

而且幾人本就是同年,自然要互相抱團,必須要有些成績,才會有將來的進步空間。

如今雖然只過去了多半年,但是這一年的夏秋兩賦,可也都收了上來。

河西因為戰亂初平,所以農牧是免除賦稅的。但是工商之稅,還是要收上來的。

即使是河西走廊的關稅歸了永昌隆商號,但是整個河西路的商稅,也依舊收上來了三百萬貫之多。

大宋此時天下共分為二十路,燕雲路是初定,沒什麼可說的。

河西路也只是平定了一年而已,卻是能有三百萬貫的稅收,實是驚掉了許多人的眼球。

要知道,如今大宋全國去年一年的稅賦,加起來不過八千餘萬貫。

雖然河西路還不到平均值,可這只是一個剛剛平定一年的邊遠貧瘠之地啊。只用了一年的時間,便使得這樣的地方能收上來如此多的賦稅。那麼假以時日,將來徹底的撫平戰亂的創傷之後,會是何等的光景啊。

按理說,地方能治理到這個情形,就是個地方大治。如張唐卿、楊察、徐綬等人,都是會得到提拔的。

但是他們都太過年輕,再加上河西之地剛剛平定一年。所以朝廷雖然對他們幾人有所嘉獎,卻並沒有調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