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繼宣主動請戰,早在李惟閒的預料之中。
對方擅長騎兵作戰,與大軍同行,便有些浪費了。倒不如派對方帶兵為前鋒,為大軍開路。
展昭此時也拱手道:“下官可與折將軍一同出戰,為大軍探明前路。”
雖然立下不少功勞,但是展昭只是在官職上提升了,並沒有獨領一軍作戰過。因此展昭也不爭,只要一同出去作戰便可。
李惟賢對此倒也並不在意,他點了點頭,對兩人道:“既然如此,那就由折將軍與展將軍帶兵為前鋒。你們若是沒有把握可以不必攻城,直管一路往大同去,截斷遼軍前後的傳信,使之不明情況以便我軍作戰。”
折繼宣與展昭同時點頭道:“我等必不負李將軍所託!”
狄青並沒有主動請戰,而是等著李惟賢的吩咐。
若是都各自請戰,最後李惟賢若有什麼作戰意圖,可就沒有人配合了。
“好,騎兵為前鋒,先一步去到大同左近探知遼軍動向。我天武軍和新軍一部,則緩晚一步東行。金河上游和與黃河的交界處,還有遼軍的雲內州和東勝州兩城,亦為必爭之地。”李惟賢分析了幾句,便看向狄青。
“李將軍,下官可領兵往攻東勝州,必不使將軍有後顧之憂。”狄青這時才開口道。
李惟賢這樣說,目的已經很明確,自然是希望有狄青分擔一下。
新軍乃是安樂侯一手建立的,而且也最先使用新式火器的宋軍。李惟賢帶著天武軍,在宋夏之戰中,大小也近百戰。
但是他的天武軍與新軍相比,卻是在戰績上大有不如。因此李惟賢也存了些比較之意,想看看新軍的成色。
而狄青恰好是新軍的副都指揮使,官級和作戰經驗,也都夠和自己稱量一番。
狄青並不知道李惟賢有比較之意,當即便痛快的領了命令。
次日,宋軍便從天德軍城向東而去。
折繼宣與展昭等人,帶著三萬騎兵先行出動,很快便只剩了天邊的一片煙塵。
而後便是狄青帶著一萬新軍的隊伍,也沿著黃河而去,向下遊的東勝州殺了過去。
李惟賢則領著天武軍的五萬人馬,一路迤邐向東,殺向雲內州。
自上一次蕭孝穆在天德軍城外,被李惟賢打的大敗之後,他便不敢在靠近宋境之地佈置大量遼軍。
因此東勝州與雲內州兩城中,遼軍的數量並不算多。
狄青所去的東勝州,不過兩丈高的土坯城牆,城內的遼軍也只有千餘人而已。
新軍在一日之後,便來到了東勝州的城下。擺開了陣勢,便是一頓火器招呼過去。
說起來也是可憐,東勝州的遼國守軍,並沒有火器。遼軍如今的火器,大都集中在南京和大同兩地。
以遼國的生產火器速度,根本就不能與大宋的造作院相比。而且在財力上,也無法與大宋相比。
這就使遼國的火器數量裝備有限,只有在關鍵城池和戰場,才會有火器的使用。
而東勝州與雲內州這兩地都有些突出,易攻難守十分雞肋,所以遼軍也沒在此留下火器。
只是被宋軍火器一頓炸過後,東勝州城便被轟開了城門掃清了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