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元昊建立帝國,開始征討驅趕各個部族之時,遼國對於高麗的戰事也經過了一陣沉寂之後,再次開始了進攻。
大宋這個冬天,其實是挺難過的一個冬天。
只西北一地新拓之土,和這塊土地上新增加的大宋臣民,便讓朝廷上下捏了把汗。
向來西北之地乾旱少雨,並不是糧食的豐產區。
而大宋與西夏的大戰,又使得這裡的莊稼不但沒有長起來,還將原有的糧草也消耗一空。
在李元昊帶領党項一族遷徙之時,這裡便已經進入饑荒狀態。
留下的大多都是漢民與回紇人,党項雖然也被大宋攔下一些部族,但人數不過十餘萬人罷了。
而這裡總共還有上百萬的人口,使得大宋的糧草調撥也達到了一個極限的狀態。
雖然有範宇籌謀,用市舶司為抵押,搞來了足夠的錢財。但是在如今大宋的道路情況之下,將這許多糧食運送到西北,也是一個巨大的工程。
不過張唐卿卻是辦法,他將當地百姓都組織起來修路,並由此分發糧食。
關中通往興慶府的道路、興慶府通往西涼府、宣化府、肅州城等各個州府的道路,統統都開始修建。
即使天氣寒冷,這個工程也沒有停工。
如今西北一地的官員,都是以張唐卿徐綬他們這五人為主,自然對於一些新的想法,授受的也很快。
這個新的想法,便是來自於安樂侯範宇。
範宇曾經對他們說過,要想富先修路。只有道路通暢,才能有人員輻湊四通八達的可能,也才有往來貨物流通的可能。
而西北之地,又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若是將路修好了,對於將來大有好處。
藉著修路,也可使得西北的這些百姓們,有口飯吃。
如今的這些道路,可不是以前的黃土路,而是範宇所提及過的灰土路。
道路下面的路基先鋪一層石塊,再鋪一層碎石,最後才鋪上半尺厚石灰加煤灰渣夯實。而後道路兩側用石板豎於土中為路肩,這段路便算修的好了。
如此將道路鋪出來,路面平整且不會一下雨便泥濘不堪,便於四輪馬車在上面行走。
在中原地區,其實早就有了四輪馬車,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普及罷了。
汴梁城中因為道路情況還好,所以也能看到四輪馬車往來於城中。
包括範宇自己的馬車,也都是四輪馬車。
而原來那些党項軍的降卒,則修建起了從汴梁直到京兆府的的道路。
這樣一來,從汴梁直到玉門關,都會被修建的新式道路給連線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