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亨不由得點頭,眉頭舒展了一些,“卿言頗有道理,面對遼國,我高麗確是獨木難支。正如卿之所言,當向宋國求援。諸卿,不知誰願蹈海於宋,為我高麗求得一線生機?”
“臣崔齊顏,願往宋國一行。”朝臣之中,又站出來一箇中年人。
此人乃是高麗尚書左僕射崔齊顏,只從官職來看,地位甚至還在皇甫俞義之上。
只是因為一些其他原因,為皇甫俞義架空。但是以他這個官職,出使宋國卻也足見高麗之誠。
本來還有其他人想要爭一爭出使宋國的任務,但是看到發話話的是崔齊顏,便使得其他人都息了這個心思。
“崔卿願遠赴大宋,那是再好不過。”王亨不由喜道:“既然崔卿願往,那麼越快越好,遼人兇橫兵鋒極盛。若是崔卿去的晚了,恐我高麗將不存於世。”
崔齊顏急忙躬身道:“大王放心便是,開京城外的臨津江上,每日裡都有與大宋往來的商船。臣只須搭乘宋商的船隻,不過數日便可抵達大宋。”
此事緊急,王亨哪裡還顧得上君王的矜持,他急忙揮手道:“崔卿這便去尋船,孤馬上便讓三司使給你調集方物厚幣。見了大宋官家,莫要失了禮儀。此去乃是求援,定要想方設法,以取得大宋君臣的歡心才是。”
“大王多慮了,臣此去大宋,定會完成大王的囑託。”崔齊顏拱手應道。
崔齊顏被皇甫俞義架空,空有一個尚書左僕射的名頭,手中卻是無權。如今若是將求援之事完成,他在朝中的尷尬境地便會有所改善。
若是弄的好,立下大功,更可取皇甫俞義而代之。
當然,這只不過是他個人的算計,卻是並不影響大局。
待崔齊顏下殿而去,兵部尚書皇甫穎便出列躬身。
“大王,此番雖然派了崔相公去大宋求援,但是大宋答應與否還是兩可。”皇甫穎皺眉道:“若是在大宋未曾派出援兵之前,我高麗自己先抵擋不住,豈非憾事。而且,我高麗的希望,也不能全都放在大宋的身上。還須調兵遣將,與遼軍周旋才是。”
皇甫俞義點點頭,“大王,皇甫穎所言甚是。之前大王曾命臣使東南各州牧精壯匯聚開京,以勤王事。如今各地的精壯齊至,已有二十餘萬人。值此危急時刻,大王當使我高麗男兒也有報效的機會才是。”
王亨想了想,不由頷首,“孤對於戰陣之事並不精通,皇甫穎,你為兵部尚書當從中排程,使我高麗男兒奔赴疆場為國效力。既然你提出來此事,想來你已有了暫時拒敵之策。不如說出來,以安孤之心。”
“臣遵命。”皇甫穎當即拱手道:“臣是這樣想的,如今遼軍兵勢洶洶,如同海潮一般難以抵擋。即便是堅城高牆,亦不能擋其兵鋒。但是,我高麗豈只有城池為屏障。更多的則有山川之險,可為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