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過他們面對曹琮的西軍,卻不敢有絲毫的大意,而是緩緩的退卻,以防曹琮有什麼突襲的動作。
狄青發現禹蘭山東側,居然沒有了自己施展的餘地,反倒不如再返回賀蘭山西側來的好。
而且此時返回賀蘭山的西側,想來右廂朝順軍司和黑山威福軍司都不會有所準備。
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竟然帶著麾下騎兵殺個回馬槍。
想到這裡,狄青便下令回師賀蘭口,又從賀蘭山缺殺回了賀蘭山的西麓。
如今西夏各地的守軍,都在急著向北撤退,賀蘭口這裡根本就沒有一個西夏兵士。
狄青帶著麼下的一萬人,過了賀蘭山,用了兩日的時間來到右廂朝順軍司的駐地附近。
此時的右廂朝順軍司和黑山威福軍司,雖然已經回到了駐地,但是他們卻發現,又有一支三萬餘人的宋軍騎兵竟然在不斷的攔截北撤的党項部族。
這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沒個安生的時候了。
於是黑山威福軍司和右廂朝順軍司,便又急急忙忙的殺向了折繼宣所率領的這支騎兵。
折繼宣這幾日,已經在黃河西岸攔截下來大小數十個党項部族,加起來也有近十萬人,牛羊馬匹更是無數。
當然他鬧出來的動靜也並不小,使得李元昊派出大將嵬名阿勒,帶五萬騎兵前去驅逐折繼宣。
另外也命令黑山威福軍司右廂朝順軍司,從西面包抄這支宋軍。
李元昊自己,則率領十餘萬人馬,給嵬名阿勒的五萬人馬壓陣。
如此一來,折繼宣所部竟然被西夏的人馬從兩面夾擊。
化解西夏人的攻擊,折繼宣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從浮橋回到黃河東岸,避開西夏軍隊的夾擊。
還有一個辦法,便是燒燬浮橋,向北進入遼國境內。
在折繼宣接到斥候傳回來的西夏軍動向之時,便決定燒燬浮橋。
如今已經攔截了近十萬党項部族,並且都送到了黃河東岸。
整個党項總共也不過百二十萬的人口,能被他攔下這許多人口,已是相當的多了。
折繼宣見好就收,一把火將幾座浮橋全部燒掉,領著麾下的三萬多騎兵,便去了北方遼夏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