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繼宣只留了兩千騎兵在身邊,在河岸兩邊看守著黃河邊上的浮橋。
計劃定好,很快便有一個最近的党項部族,被宋軍給趕過了浮橋。
這些部族被趕過去去,便沒有人再去理會他們,任由他們自行離開。
反正一個部族要想渡過黃河,除了折繼宣他們的這座浮橋,便只數百里外的地方有浮橋了。
折繼宣就是給李元昊搗亂,你不是想要讓党項部族遷徙嗎,我偏偏將人都趕到黃河東岸。
這些被趕到東岸的部族,再想走,就困難的很了。
不過,折繼宣很快便發現了問題,這一座浮橋的效率太低。
眼看著趕過來的部族已經有兩個,但是連人帶牲口一時過不了河卻都擠在一起,實在是誤時誤事。
折繼宣當即便留召回一支萬人的人馬,命他們就地再造兩座浮橋,並負責起看管的事物。
好在黃河東岸還有兩片樹林,否則的話怕是連造浮橋的木材都成問題。
足足用了一天的時間,才又造起兩座浮橋,這下子党項部族的過河的速度便提了上來。
原本擠在河岸邊上的党項族人與牲口,都在宋軍的驅趕下,渡過了黃河。
党項各部族如今只有老幼婦孺,十四歲以上六十歲以下,都已經被徵入軍中。
連年的征戰,帶給党項各部的損失極大。
這樣的部族根本沒有自保之力,在宋軍的騎兵面前,除了乖乖聽話之外,什麼也做不了。
雖然李元昊也派了一些西夏兵護送党項各部族,但是他能派出來護送的兵力,只有一些跑不快的步軍。
這些西夏步軍足有十餘萬人,但是撒在遷徙的這條道路上,卻是顯不出來什麼。
隨著宋軍往來驅趕党項部族的頻繁,一天之後便碰到了西夏步軍。
宋軍是萬騎為一隊,遇到了西夏步軍根本就沒什麼好怕的。往往是一個衝鋒,便將這些西夏步軍殺的死傷慘重。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步軍對上騎兵,根本就沒有什麼還手之力。
雖然宋軍有重甲步卒,可以抵抗輕騎兵。但是西夏以前卻從來不缺騎兵,更沒有半點步軍對抗騎兵的經驗。
儘管西夏的步軍被宋軍的騎兵打的很慘,但是這不妨礙他們向後方送訊息。
很快,坐鎮省嵬城的李元昊,便收到了正在護送遷徙部族將領的加急文書。
“大王親啟,宋軍一支數萬人的騎軍勁旅已繞於各部族遷徙之道路。臣發現之時,對方已經驅趕近十個党項部族不知所蹤。然而臣手中皆為步軍,卻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如之奈何。請大王派出我軍重騎,給予後方的這支宋騎以重創。若任由宋軍肆虐,則恐我黨項部族皆為其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