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州城中守軍不過萬人而已,李元昊是知道的。
而嵬名訛遇的手中,卻有三萬人。
讓李元昊大驚的,並不是環州出兵,而是嵬名訛遇的三萬人馬居然敗了。
如今,嵬名訛遇正帶領敗兵,向著定邊軍寨這邊退卻。
在軍報之中,嵬名訛遇還提到,慶州也派出騎兵,正在追擊於他。
慶州相距環州還有近二百里,竟然也如此的快速調兵了嗎。
李元昊不由皺眉,將手中的軍報,交給了野利仁榮與張元兩人觀看。
張元道:“大王,想必是環州城中的守軍,與慶州兩邊約好。在環州守軍夜間偷襲嵬名訛遇之時,慶州人馬早已悄悄潛來同時突擊。此敗當不能怪嵬名訛遇,而是宋軍太過狡猾。”
“大王,我們眼下要加緊攻下定邊軍寨才是。”野利仁榮急忙拱手道:“否則的話,待宋軍大隊人馬過來,我軍便有些不利了。”
“此時對我們有什麼不利的?”李元昊此時卻淡定下來道:“定邊軍寨這裡,我們圍而不攻,派三萬騎兵出去接應嵬名訛遇。若是能使宋軍吃個敗仗,便也不虧。”
“大王高明,如此一來,定邊軍這裡也需救援。我們若是強行將定邊軍寨攻破,反而不美了。”張元恍然,大讚道:“以大王用兵之神,幾無跡可尋。如此一來,一樣也可源源不斷的消耗宋軍兵力。真到宋軍無兵可援,再將這定邊軍一鼓而滅。”
野利仁榮也明白過來,不由歎服道:“也就是大王經常帶兵,又有俯視天下之志,才能有這等眼光。”
李元昊矜持一笑,“好了,去調動三萬騎兵接應嵬名訛遇吧。我軍的大隊人馬在這裡按兵不動,好好的休息。另外派出零散小隊,去宋人的村鎮搜掠糧草補充軍用。”
“糧草之事大王已不必操心,如今正是八月,田中谷物即將成熟。”張元冷笑道:“宋人百姓必定要搶收穀物,此時正可下手,必然可解我軍糧草之憂。只是希望大王莫要多殺傷宋人百姓,命其為我大軍收割穀物為上。”
李元昊哈哈大笑,這感覺真好似老鼠掉進了米缸中。原本讓他最擔心的問題,如今已經不是問題。
而在宋軍一方,之所以能將嵬名訛遇擊潰,正如張元所猜測的那樣,是環州知府種世衡在西夏大隊人馬離開之時,便向慶州送了信,一是上報軍司,二是請派騎兵以便抓住戰機,給嵬名訛遇狠狠一擊。
曹琮接到了種世衡的軍報與書信之後,考慮到種世衡的能力,便相信了對方的建議,次日便派出兩萬宋軍騎兵。
因為去歲範宇從遼國又買又騙,搞來不少戰馬。如今永興軍路這裡,便建立了一支兩萬人的騎兵。
現在環州城外有了機會,便正可派上用場。
結果,這一戰之下,宋軍居然出其不意的將嵬名訛遇的三萬人馬擊潰。
宋軍騎兵指揮使名為折繼宣,是大宋將門折家的長子。
折繼宣認為,既然已經將敵軍擊潰,便要一路追殺才好。惟有如此,才能儘量殺傷敵軍。
他的這個想法本來沒有錯,但是他忽略了一點,西夏人的的騎兵比大宋只多不少。
嵬名訛遇雖然敗逃,但是還有李元昊的大隊人馬在。
折繼宣知道西夏大隊可能會接應網名訛遇,但他沒想到,李元昊會順手給他挖了個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