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宇命押送歲幣的王中平去與遼國的王英秀交接,自己卻是帶著曹傅到了遼國南京城的宋使館。
此時遼宋之間,因為來往頻繁貿易也極興盛,所以互相在對方的境內都建了使館。這使館的功能,與後世的使館幾無兩樣,兩樣是蒐集對方風土人情,往國內傳遞資訊的渠道。
唯一不同的,便是使館之中並無常駐的大使。平時只留有一些驛吏文吏打理,在有事之事,才會委派使節進駐。
宋使館便在南京宮城不遠的甘泉坊,佔地也並不大。
這倒不是遼國輕慢大宋,而是遼國南京城的規模根本無法與汴梁相比,小了許多。
就範宇在南京城中所見來說,繁華程度,也遠遠比不上大宋的都城汴梁。
交接很是順利,王中平也拿回了回執,並向範宇稟報了經過,並無半分波瀾。
範宇剛剛聽完了王中平的彙報,那遼國翰林王英秀便來求見。
將人讓進宋使館的正廳,範宇又讓王小丁泡了茶來。
王英秀卻並無心喝茶,而是對著範宇一抱拳道:“安樂侯可還要多歇息片刻?郎大師他們也已經先行去了敬客樓,就等侯爺移趾。”
“王翰林,今日雖然我經歷一路勞頓,已經有些累了。但是有這許多好詩愛詩之人相候,我豈能推辭。”範宇搖了搖頭,嘆氣道:“我不過是偶得一曲罷了,我大宋的正使段少連,可也是翰林出身,文采亦非尋常。”
“哦?既然如此,那便請這位段正使也一併前往便是。”王英秀不以為意道。
範宇便讓人去請段少連,有他在自己便可少應付一些遼國的文人雅士。
段少連聽說範宇請自己去接風宴,這心中才平衡了一點點。畢竟自己才是正使,就憑安樂侯一個副使的職務,顯然還是差了些。
曹傅聽說範宇要去赴宴,他便也坐不住了,要跟著同往。
範宇便讓曹傅與狄青和楊文廣一起,作為自己的護衛跟來。
敬客樓,在遼國南京算是最大的酒樓。在敬客樓的三樓,如今已經被包了下來。
除了郎思孝,還有幾個人已經坐在樓上等著了。在郎思孝的身邊,也坐了一位只有十二三歲的錦袍少年,與曹傅的年紀正相仿。
範宇和段少連等人上了三樓,便看到了眼前的這個情形。
“範小哥今日來,你我皆以布衣看待。莫談國事俗事,只論作詩,如何?”郎思孝年紀不小,可是這話卻天真。
只是他身為帝師,卻是說出來的話,無人敢違逆於他。
範宇對其微笑拱手道:“郎大師既有此意,範宇敢不從命。”
順便又介紹了段少連給郎思孝認識,這讓郎思孝老臉更加紅潤。大宋人物風流,多有能詩擅詞之輩。多一個來作詩的,那當然越熱鬧越好。
“這幾位是舍人蕭達溥、蕭麓侍郎、右補闕張素羽、王英秀,還有這是我的學生,耶律重元。”郎思孝一個個的介紹過去道。
範宇前面幾個人都沒記住,但是耶律重元四個字入耳,可嚇了他一跳。這個錦衣少年,便遼帝耶律宗真的胞弟,耶律重元。如今,他也剛剛被封為皇太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