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少連相貌清瘦,留著的山羊鬍子微微有些花白。
看到範宇到來,便起向他一拱手道:“段少連見過安樂侯。”
範宇也急忙還禮,“段直閣來訪,有失遠迎。想必段直閣此來,是為了出使遼國之事吧。”
段少連的官職並不算高,但是他有著直集賢院的身份,因此範宇稱之為直閣。
“安樂侯猜的不錯,本官正是為了此事而來。”段少連點頭道:“官家任命安樂侯為副使之事,本官已得呂相公告之。因此,特來拜會一番,以免出京還不相識。被那遼使看去,定然好不尷尬。”
範宇笑著伸手一讓,請段少連坐了,自己也在主位上坐下。
“段直閣所慮周到,訊息也快。”範宇謙虛道:“若不是手中還有些事情要忙,理應是我去拜會段直閣才是。”
段少連擺擺手道:“侯爺不必客氣,以身份來講,侯爺比我貴重。只不過侯爺是副使,而我是正使罷了。而且,我也聽到了侯爺正在造作院做事,欲以軍器工匠製造民用物事。侯爺這樣做,是為了節省公帑,是一番好意。”
對方這話,讓範宇聽著,似乎有些沒講完似的。
“我聽段直閣的話,似乎有以教我?”範宇笑問道:“莫非段直閣有更好的主意不成。”
段少連點點頭,也不客氣的道:“安樂侯所為,便是與民爭利。以軍器造作院之大,而造民用物事,恐民間許多作坊便要難以維持了。而且,軍器造作院之本,理應專心於製造軍器之上。豈可因為節約公帑,便使之不務正業。還有,看似雖然節約了公帑,可是實際上,卻是讓人趨利。長此以往,恐會壞了人心。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又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因此,我希望安樂侯可以見義而忘利,勸人多行仁義之事。”
範宇聽對方說話引經據典,意思自己也是一知半解。但是對方的意思自己也明白了大半,那就是逐利不好。這說明段少連是個腐儒,根本就不明白經濟之道,只知死套書本。
一般情況下,和這種人說話會很費勁。至少包拯還會斷案,而這段少連有什麼長處,範宇就真不清楚了。如果不是要一同出使,會有一陣子時間不短的相處,範宇就懶得理會他。
但是這不是要一起共事嗎,怎麼也要有些耐心。
“段直閣言重了,此事如何能談得到小人喻於利。”範宇面色平靜的道:“此為替國謀利,以補造作院用度。若是不使人趨利,如何使工匠用命?工匠們自是小人,卻不是壞人。升斗小民便是小人,君子便是朝堂諸公。諸公衣食無憂,自可為家國之義。而小人們若不逐利,豈不是凍餓而死了。”
段少連聽到範宇的話,不由搖頭,“安樂侯年紀不大,竟曲解孔聖之書。聖人當是品德高尚之人,小人自是奸侫之輩。巧言令色,鮮矣仁。我勸安樂侯莫要如此,恐失仁義。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將來若是有事,怕肯助安樂侯的沒有幾個。”
這個姓段的,在範宇看來就是冥頑不靈。當然,可能對方也這樣看自己。
範宇嫌這段少連嘮嘮叨叨的煩,而且對方還說自己巧言令色,這讓他十分不爽。
“住口!”範宇做出驚慌之色,猛的站起道:“段直閣,你莫要害我。飯可以吃,但是話不要亂講。又要勸我施仁義,又要我得道多助,這等事豈是你我身為人臣可以議論的!下一步,是不是段直閣便要讓我‘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了。”
得道者多助這些話,是段少連引用的《孟子·公孫丑下》中的一句。但是這句的前一句,便是範宇所說的‘固國’‘威天下’等語了。
範宇雖然知道的不多,但前世上學之時,對這篇課文記憶深刻。因為當時背不過,老師就不讓他回家,所以現在範宇感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