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表面平靜,可是趙禎的心中卻天翻地覆。這樣的金珠並不是只有一枚,還有一枚他也見過。
那時趙禎雖然已經登基,可是並未親政,乃是劉太后垂簾治國。
他有一次請安之時,便見到劉太后把玩一枚金珠,與眼前這枚一模一樣。而且劉太后也曾向趙禎炫耀,曾言金珠是先帝真宗所賜。並且還將真宗當時所說的話,也告之於他。
真宗賜予金珠之時,便是因為劉太后誕下了皇子趙禎。
此時想來,趙禎卻感覺到此事疑點重重,甚費心思。
“所以,包卿便讓這位李大娘子,借拜壽為名,來見楊娘娘?若是欲對楊娘娘不利,又當如何?”趙禎看向包拯,面色有些不善道。
“官家容稟,那李大娘子曾言宮中故人之名,其中便有楊娘娘與陳琳陳總管。”包拯正色道:“別人臣或不知,但楊娘娘與陳總管兩人,臣都知道而且見過。而且,居於宮中之人,怎可能有民間百姓知曉其名?以臣這些年來的斷案經驗,李娘娘出身於宮中定不會錯。而且這位李大娘子,是為了救自己的義子,被迫自稱官家生母。若說行騙或不利於楊娘娘,他們母子也不至於如此犯下這等全家殺頭的罪名。”
官家聽了包拯的話,心中思量了片刻,才對包拯道:“包卿,你雖言之有理,可此事非同小可,讓她見一見楊娘娘,即使能分辨一番真假,可也草率。”
“官家說的是,臣也是魯莽了,請官家治罪。”包拯自己急忙請罪道。
見包拯這等諍臣向自己請罪,趙禎反而心軟了。
“罷了,適才看到那範宇,你說他曾屢次向你建議,救濟饑民,顯然也是個心善之人。他能認李大娘子為義母,而人以類聚,想必李大娘子與楊娘娘之間也不會有事。”
包拯對於官家最欣賞的,就是這一點,身為帝王卻總是忍讓,並給臣下開脫。若是趙禎只對一個臣下這樣,便會養出奸臣權臣。可趙禎卻是對所有的臣下如此,那便讓這些朝臣們感覺到了尊重。眾臣無不盡展所能,以報君王信任之義。
他們這裡話風一轉,便轉到了範宇搞的那制鍋機關上。
而在寶慈殿內,楊娘娘正與許多命婦女眷們說話。
李婆婆自進殿內,便是由一名宮女引著。她看不見,只能聽到許多女人一個個七嘴八舌的講些吉利話。
“楊娘娘,這位便是包知府的老母李氏。”那宮女說了一聲,便又對李婆婆道:“李氏,楊娘娘就在你面前,你可拜上一拜。”
然而,讓殿中所有人都吃了一驚的,立時變的極其安靜。
卻見李婆婆並沒有拜不說,反而顫聲道:“你認不出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