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表面溫度低於35℃時,就會面臨凍死的危險。
人的肌體在剛接觸寒冷環境時,因為“保溫反應”,會出現寒戰。
即周圍血管呈收縮狀態,血液向肌體深層流動,以此減少熱量散失。
但是減少熱量損失後,如果外溫導致體溫繼續下降,氣血交換率就會逐漸降低。
大腦會強制進入興奮狀態,導致人體的呼吸以及心率加快,對刺激反應更加敏感,熱量消耗更快。
而當人的體溫下降到34℃至27℃時,面板血管會進入麻痺狀態。大腦皮層也進入抑制期。
這時,丘腦下部體溫中樞會進行調節,導致面板血管突然擴張。
儲存在肌體深層的溫暖血液,會重新充滿面板血管,導致體內溫度快速下降。
相應的,體表溫度下降的速度變慢,造成體表與體內溫度接近。
此時,體溫雖然在持續下降,但面板卻有溫度較高的錯覺,導致大腦出現處於過熱環境的幻覺,從而主動脫掉衣服。
脫掉衣服後,人會感覺到一瞬間的滿足,面部表情就會放鬆,產生微笑。
同時,人體會出現嚴重的低體溫症狀。
大腦會再次調整人體溫度分佈,以此降低心臟跳動的速度,並且關閉非核心部位的血液迴圈。
這一階段中,人就會失去活動能力,進入休眠狀態。
但是,人的呼吸並未停止。
直到凍死前,人類都會透過口鼻保持呼吸,但面部肌肉會因休眠而僵化。
因而,人在凍死時,面部會保持類似微笑的狀態。
陸千帆回想起人類被凍死時會出現的情況。
但這是外部溫度過低,導致人體熱量從體表不斷喪失造成的。
但是,身體的熱量自內部便被剝奪,又會是什麼樣子?
陸千帆被寒氣捲到空中後,只感覺自己的大腦在喪失思考能力。
倦怠感湧上心頭,陸千帆的眼瞼越來越沉。
“好想睡覺啊。”他在心中呢喃。
天狼四肢的光芒變得黯淡,可胸口的動力爐依舊在全力運轉。甚至,在無意識控制的狀態,變得越來越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