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知道大理人如果不自己站起來,我們就永遠會處於弱勢,談判桌上也沒有我們的位置,如果有,那也只是擺在桌上等待著各方分割的砧板肉!”
張逸龍怒聲反駁,又道:“還有就是,雪山什麼時候有調動大理官兵的資格了?今日出現在廣場的官兵,似乎不是王府的人。”
段榮咬牙道:“那是鄯闡府高氏的人。”
張逸龍一聽,也明白了是怎麼回事,不由自嘲一笑:“都這種時候了,大理的高層,竟還在內鬥不休。”
大理段氏想要借烈明的庇護獲得真正的國主話語權,而善闡府高氏也是這麼想的,但他們的目標,是吐蕃諸部。
這場高層之間的內鬥,早在大理建國之初便已埋下伏筆。
當年段思平為了答謝幫助自己奪取政權的各大家族,對高氏,董氏等大行分封。
最終導致大理國內諸侯林立,其中便以東邊的善闡府勢力最強,西邊洱海地區則以楊氏的領地最多。
中原有人皇烙印的大統一思想,而大理卻是沒有的。
在這場橫跨百年以上的派系鬥爭當中,大理段氏大權旁落,只能依靠攀附烈明王朝來維持王權,以求自保。
在大理經常上演的劇本便是西邊的楊氏不斷擾亂,東邊的高氏不斷“幫忙”平叛,並逐漸掌握大理的實權,最終,大理的軍部兵權,有一半以上都被高氏拿走了。
若不是大理幾年前殺出一位向著段氏的柱國路勝,把控著大理一部分軍權,維持著大理段氏最後的體面,高氏恐怕早已經封王了。
張逸龍是一位武夫,不懂也不想去懂那些權力鬥爭,他只知道人不可有傲氣,但絕不能沒有傲骨!
一個人連脊樑骨都是彎的,那還是一個堂堂正正,寓意為頂天立地的“人”嗎?
大理人是信佛的,但佛也有火,佛也會金剛怒目!
“明日他們還敢開擂,我張逸龍,必應戰!”
段榮仰著頭,看著眼前這位頂天立地的漢子,再也說不出半句勸導的話了。他知道張逸龍是勸不住了。
可就算張逸龍明日橫掃雪山的惡僧,舉世無雙,那又如何呢?
明日的勝利,也只是他張逸龍的勝利,對於大理,非但沒有任何幫助,恐怕,還會讓吐蕃藉機生事。
段榮長嘆一口氣,不再說什麼,轉身離去。
大理啊,大理,我該如何去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