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老,有件事我還真需要國家的幫助。”
林謙沉吟片刻後,面色稍顯認真地說道。
“有什麼就說什麼,怎麼想的就怎麼說。”
劉興華微微頷首,他眼裡帶著些許鼓勵之色。
“劉老,我希望國家能在高校中,出臺種種相關政策,促使我國高校大學生提高他們對慈善事業的熱情。”
林謙斟酌了下措辭,然後將他的需求告訴給了劉興華。
“詳細說說。”
劉興華聞言,他沉吟了下,沒有立刻表態,而是揚了揚下顎,示意林謙繼續說。
“劉老,當前我們林氏慈善基金會要錢有錢,要專案有專案,可以說我們什麼都不缺,唯獨缺人。”
“我們林氏慈善基金會算上我,滿打滿算全加起來,總共不到200人,除去管理層,真正能用的人也就只有100多人,有些時候光靠我們真的是有些捉襟見肘,很多時候我們在開展某些慈善專案時,甚至還要找國外的慈善組織借用他們的志願者才能保證慈善專案的正常開展。”
“還有某些慈善專案的後續運轉,同樣需要人來維持,譬如希望小學專案,我們需要老師來教學,又譬如孤兒院專案,我們需要有人來照顧年幼的孩子,未來假若我們開展養老院專案,到時候還會需要護工來護理年邁的老人。”
“這些都需要有人來完成,雖然這些人員缺口,我都可以從社會上進行招聘來填補,但若是長此以往,我們林氏慈善基金會勢必會變得無比臃腫,原本的精力也肯定會被諸多管理上的事情所牽扯。”
林謙的語速不快,他將自己心裡的想法向著劉興華等人娓娓道來,雖然劉興華等人讓他提建議、提需求,但他很清楚,如果想要獲得國家政策的支援,那麼他的建議和需求是必須要有理有據的,如果盲目的提建議、提需求,那這麼難得的機會,可能就這麼白白浪費掉了。
“從我建立林氏慈善基金會的那日起,我為林氏慈善基金會定下的人員錄用標準,就是貴精不貴多,如果將做慈善比作是行軍打仗,那麼我們林氏慈善基金會里的這些人就都是將才,但行軍打仗,光有將不行,還必須得有兵才行,否則那不就成光桿司令了嘛。”
林謙說到這,他笑了笑。
“所以……”
“你的打算是,這些兵從國家各大高校裡面出?”
劉興華聽到這,大概已經明白林謙的思路是什麼了。
按照林謙的比喻,簡單來說,在未來林氏慈善基金會就是指揮部,如果有專案要開展,那麼林氏慈善基金會將從各大高校裡面抽調大學生作為志願者,而林氏慈善基金會作為組織者,將會派人出來負責管理這些志願者,從而共同完成這個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