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舟溫和的問著,不知不覺他已經盤腿坐在了地上,面色肅穆、屁股底下有個蒲團。
劉邦也是盤腿坐著,坐在了對面,此時面露思索,不斷皺眉又不斷舒展眉頭。
“仙師,”劉邦一副虛心好學的模樣,“仙師所講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三大缺陷’能……再詳細說一遍嗎?”
周舟咳了聲:“後面那個是扯遠了,你就隨便一聽,天機不可洩露。”
“是,仙師。”劉邦恭恭敬敬的應著,消化著剛才周舟所說的長篇大論。
周大俠也是上過大學的人,大學沒事的時候也是逛過一些‘有涵養、多紳士’論壇的人,雖然不能說學富五車,但文學和歷史方面的見識還是很廣泛的……這就是後來人的優勢。
當然,也是站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
想起漢武帝時的‘獨尊儒術’,那自己灌輸一些儒家的中庸之道、詩書禮樂給劉邦,自然不會影響到什麼天下大勢。
他繼續說:“秦之所以滅,乃是因為激起了民憤,以嚴苛法度治理國家。百姓若是傀儡木頭,言行舉止都十分規矩,秦朝自然能長盛不衰。可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欲有求,不滿足、有希望,不是傀儡木頭,總會有逾越規矩之處。”
“仙師所言簡直直入根底。”
周舟:“那我問你,不要法度,就可以了嗎?”
劉邦想了想,想點頭將又搖頭:“那豈不是亂套了。”
“若是天下人人都是聖賢,不要法度自然可以。但凡人有七情六慾,就如同修道者有三災五難,必須用法來約束,才能規範其行為。”
“仙師所言即是,”劉邦眼中已經滿是讚歎,“那該如何是好?仙師快快教我。”
他現在彷彿已經成了人皇天子,不將困獸猶鬥的項羽放在眼中了。
“所以說,既要重法、又要有合理的量法,”周舟緩聲道,“你切記住三句話。”
劉邦趕緊低頭:“還請仙師教我。”
周舟:“治國,若要長治久安,需重農耕、做生產,讓百姓得以溫飽,此乃其一。”
“若要昌盛不衰,需清吏治,對官吏重法,對百姓輕罰,法外容情,莫有連坐之罪;但必須對貪墨之官吏重罰,以明其性!此乃其二。”
“若要百世不落,選賢舉能則天下歸心,也需好生磨礪接班繼位之人,令其有識人之能、掌管天下之德,此乃其三。”
劉邦久久不能言語,最後長嘆一聲:“聽仙師治國三策,只覺天下共主之位,仙師來做才是黎民百姓的福氣啊。”
“我乃逍遙仙人,志不在此。”周舟抬頭看了下天色,才想起這裡是劉邦的夢境。
他不斷講解治國的道理,也有些忘記了時間,後面也全神貫注了起來。此時抬頭一看,發現空中盤踞的氣運金龍有了些變化,身上的金光更加濃烈了。
低頭再看劉邦,他身上金光閃閃,已經有了許多威嚴感。
嘴一撇,自己無意間幫助劉邦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倒也算是給了劉邦許多好處。
換個角度想,劉邦的氣運強一點,那漢家王朝前期的時候動盪就能少一點,普通人族的生活也會好過一些吧。
‘哥什麼時候這麼關心起天下百姓了?還真是憂國憂民的……操心操到姥姥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