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聽叮叮兩聲,似乎是誰在敲打樂器,那在湖邊對坐的兩人,終是開口說話了。
金蟬子:“常聽太清妙法以太極為尊,小僧苦思太極之意,未得一知半解,是為慚愧。”
周舟嚴肅著面色微微點頭,回道:“我也總是聽佛門修行之法,似乎有大乘佛、小乘佛之分,不知具體如何?”
“然,並未有所區別,”金蟬子笑道,“雖釋義有所區別,內中有所不同,但盡皆是佛門之法,教人行善、度惡為善。”
周舟雙手搭在膝蓋上,坐姿很隨意,但面容還是那般嚴肅,他問:“既然禪師提到了善與惡,不知禪師如何看待善與惡。”
“小僧自覺,善與惡乃萬物之本性,萬物皆有善惡,而善惡本為一體。”
金蟬子的言語帶上了某種玄奧的律動,一字一句如同活了過來,圍繞著周舟。聽這妙法禪音:“我佛慈悲,佛念、佛緣,為善念、善緣。佛法之所以存,乃是為引發萬物之善念,使之向善、行善,此為佛救世人之處。”
“禪師言之有理,”周舟輕笑著點頭。
金蟬子卻是有些錯愕,他似乎有些疑惑,問道:“為何你不反駁?”
“你說善惡之念我也是這麼想的,為何要反駁?”周舟笑著反問了句,這句反問是發自內心的,故而還帶著些忍不住的笑意。
金蟬子一時間眉頭緊皺。
想他在靈山之上、各佛面前,與其他佛門修行者論道談佛,都是各不相讓、各有理念,就算心中認同,也要旁敲側擊尋找其言語的突破口……
周舟一句‘為何要反駁’,雖然清淡,卻如同洪鐘大鼓砸在金蟬子心頭,讓他坐在那有些愣神。
是了,道理若是互通的,為何不能輕笑著說一句‘言之有理’?
為何非要分個佛法精妙、高低上下?
金蟬子似有所得,雙手合十,對著周舟低下了有些高傲的光頭。周舟坐在那道揖還禮,嘴角忍不住露出了些許微笑。
看來,第一局交鋒他是贏了,雖然贏得不明不白。
金蟬子此時的態度已經有些鄭重,但面色越發平和,寶相莊嚴。
聽他問:“佛曾說,嗔、痴、妄念為惡之本,不知道長如何看?”
道長……
周舟都是有些受寵若驚,這金蟬子強行將他們的論道,上升到了道門和佛門的理念之上?
沒辦法,開口胡謅吧。
“禪師的出發點是有些狹隘的。”周舟一句話就讓金蟬子破了功。
金蟬子問:“為何狹隘?”
“佛門有個說法名為慧根,道門有個說法名為靈智。你所說嗔痴妄念,乃是開了靈智之物,而非指的萬物。你看這水中之浮萍、側旁之竹林,他們可有嗔痴妄?”
“道長這就有些詭辯了,”金蟬子輕笑著搖頭,“樹木雖說為生命,但卻沒有慧根的……小僧失言。”
“禪師莫忘了草木之靈脩行之修道者,莫說草木,這雲、這石,乃至這片天地,或許都有意志。”周舟輕笑著說了句,卻是又贏了這第二局。
金蟬子雙手合十,依然是嘴角含笑,做了個請的手勢。
該周舟發問,周舟想了想,就問了個金蟬子不可能解釋清楚的問題,於是贏了第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