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納掉一些小部落的精英,增加自身的實力,同時讓草原上緊湊的資源得到緩解。
不得不說,雖然大燕乃至於現在的大晉都習慣稱呼為蠻人,但這個種族能夠一直屹立不倒,絕對不是單單憑藉著勇武,腦子這個東西是肯定有的。
至少能聯合起草原上大大小小無數個部落,組成一個鬆散的聯盟,有意識地進攻大燕來緩解內部壓力,能想出這一點的必定是個梟雄。
這些呢,基本上就是當時的大燕與蠻族之間的關係。
總體來說除了身處在邊疆之地的百姓們能感受到蠻族帶來的壓力和仇恨,大燕其他地方的百姓幾乎都沒見識到口中的蠻人到底長什麼樣子,這些離他們實在太過遙遠了。
而慢慢到了大燕末期,這個時候的大燕對邊疆的防守力和進攻力下降到了極點,也是在這個時候,一個叫做【血夷】的部落悄然崛起。
它一路走來不知道吞併了多少中小型部落,其中甚至不乏幾個大型的部落,毫無例外,全都是男人被殺死,沒有一個留下來,甚至包括老人,只有剛出生的小孩,還有婦人留存下來。
最重要的就是,【血夷】崛起的時間只有短短的兩年時間。
彷彿就是天命一般,又或者真的是他們口中的長天生顯靈了,波爾汗的出現,直接將整個蠻族帶領到極致的地步。
這個極致是哪裡?
建立起聖族的帝國與王朝。
要知道草原上的蠻族部落,幾千年來都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著不是沒有其道理的,其中有兩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其一,文明的差異。
這裡是指草原上那些部落形成的獨有文明。
其二,整個草原上的生態環境造成。
太過單一,只能發展畜牧業,而且還是那種必須常年遷移的產業,除此以外的所有產業基本無法自給自足,必須透過掠奪來完成。
以上兩點才是造成蠻族無法形成一個大統一王朝的主要原因。
可是卻有一個人打破了這個草原上數千年來沒有絲毫改變的生態環境,此人正是波爾汗!
正是他帶領著蠻族一度走上輝煌,也是他在真正意義上神州大地的百姓們認識到了什麼叫做他們口中的蠻人。
而這個轉折點正是發生在大燕末年。
就在十二宦官霍亂朝政,外戚握著兵權對那椅子蠢蠢欲動的時候,那位皇宮裡的天下共主只會貪圖享樂的時候,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發生在了草原上。
邊疆之地。
名為波爾汗的蠻族人率領著自己的部落南征北戰,幾乎將草上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中小型部落全部吞併,手段異常的殘忍和血腥。
吞併的過程很血腥、很殘忍,自然會引起很多人的不滿,甚至是警惕和忌憚。
忌憚和警惕,這兩個情緒對於聖族人來說往往就是兵戈的開端,更何況是【血夷】這個部落的擴張太過肆無忌憚。
這就引起了兩個大型部落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