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哥你去吧,這裡有俺們呢。”
韓衛國幾個現在越加佩服李棟,說修水磨,水碾當時還不少人不相信能成呢,現在呢,不光光請了技術員,連著公社書記都來了,還支援不少水泥啥的。
現在水磨,水碾眼看著就要修成了,李棟可是功勞最大的。
來到竹編小組,李棟看了看,手提籃子又編了不少。“嫂子,這麼多籃子,是不是該去一趟城裡了。”
“俺也是這麼想的。”
李秋菊說道。“棟子,你這次還過去嗎?”
“我就不去了,水磨和水碾這邊正趕著工期。”
李棟說道。“嫂子,你和小草嫂子,春枝嫂子一起,沒啥問題,你要有信心。”
李秋菊還是有點心虛,這幾次都是李棟打主力,她們最多是幫手。“嫂子,開始別太有壓力,能賣多少是多少,慢慢來,咱們的東西在池城那是獨一份。”
“那成吧。”
李秋菊一咬牙,女人咋了,偉人都說了婦女能頂半邊天,俺們肯定能行的。李棟指點了一下組員的編制技術,多加了一種花紋,這才準備回去。
這會梁曉燕也到了公社,買了月經條和月經衛生紙裝進自己帆布包裡,推車來到公社辦公室。
“曉燕,你咋來了?”
“爸,我來公社買點東西。”
梁曉燕見著梁天挺開心,梁天打量一下樑曉燕。“嗯,不錯,壯實了。”
壯實,梁曉燕鼓鼓嘴,這話不愛聽。“對了,差點忘記,這是李棟讓我交給你報紙,爸,你咋還喜歡收集報紙啊?”
“啥收集報紙啊,這不李棟文章上報紙了嘛。”
梁天說了一下情況,上一篇報紙就有獎勵的。“真的?”
“可不是嘛,這篇上了廣州的報紙,獎勵比北京,上海低一塊錢,四塊錢,還有四兩豆油票,還有糕點票半斤,布票兩尺。”梁天笑說道,邊把錢和票拿出來。
“本來我準備去一趟的,正好你過來帶回去吧。”
梁天說話把票遞給了梁曉燕,梁曉燕還有點愣神了,一月三十斤口糧,外加十五塊錢補助,各種生活用品票堪比一般城裡人不說,每上一篇報紙還有額外補助。
“爸,李棟上很多報紙嗎?”
“上了不少,還有兒童時代,一共六期呢,過幾天第二期應該就能送來。”
梁天也是靠著這個幫著李棟爭取了補助,現在國家提倡發展科學文化,裡山這個落後地區竟然出了一個能上北京,上海這些大地方報紙的大作家。
梁天是打心裡高興,激動,池城革委會得知訊息的時候其實都挺驚訝的,再三確認沒有問題,這不給了綠本本,補助給了不少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