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塵來到公司,審查演員名單。
這部電影紅塵傳媒公司是出品方,聯合國家文化局、歷史研究院等機構,共同出品。
可以說,這是一部底蘊非常足的電影。
所以,他們自然要認真對待。
這一次,請的都是清一色的老戲骨,或者口碑和演技都比較好的演員。
洪塵一直秉承的原則就是演技比流量重要的多,當然,也要保證演員的知名度達到一定程度以上。
《崇禎》的劇本內容,就是大明最後一個皇帝的最後一天。
因為是正統歷史類的電影,所以陣仗和氣勢都不能輸,都要完美的還原,也因此這部電影投資很大。
這部戲的導演是紅塵傳媒公司的導演,叫做李奇,導演能力很強,屬於公司實力最頂尖的導演。
想要投資這部電影的投資公司非常多,當時一聽說是洪塵主演,很多公司都要跟投。
這也看得出洪塵現在的市場號召力。
但是這部電影畢竟不是商業電影,洪塵也沒要那麼多投資,只是找了三家熟悉一點的,算是分擔一些風險。
洪塵已經拿到劇本,所以對這部電影的劇情很瞭解。
這部劇就是將國破家亡的故事,背景和基調都充滿了悲劇性的色彩。
而這個故事的核心,則就是他。
換一句話說,這部戲洪塵的表現至少佔據電影70%以上的重量。
整個劇組都要看他的表演。
說實話,換作一般人,這樣的戲份根本就演不了。
這種傳記性的電影,對演員的要求很高,哪怕是有一點違和,都會讓整部戲的效果大打折扣。
這部戲共有幾幕比較經典的場景。
第一是闖王李自成要議和,說白了就是要承認李自成也是皇帝,成立第二個國家。當時的崇禎是想要議和的,但是又不願做這個罪人。
於是大殿之上,他希望文武百官有人能提出來同意議和,揹負這個罵名,但沒有人願意如此。
就像是後來的李鴻章,其實李鴻章在很多談判桌上為華夏已經據理力爭,但是當時清正府太不爭氣,所以他才被迫簽訂那麼多條約,最後落了個遺臭萬年的罵名。
於是,大明被迫和李自成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