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毛仲的案子也算是就此過去,不過卻惹得朝內朝外沸沸揚揚,而依然有些不悅的就是那些與王毛仲死對頭的朝臣,不過陛下一錘定音後,也不能再多說什麼了。
此時大明宮中,唐玄宗撫著含涼殿的欄楯,面北而望,眼底的太液池遇風後時而揚起微波,粼粼波光中浮現著亭閣樓闕。湖邊衰柳已經毫無生氣,而秋氣瀰漫,鼓寒霜重。
唐玄宗披著金絲鶴氅,默然不語,俄而旁邊的宦者輕聲道:“陛下沒忘了今日要去紫宸殿聽政吧?”
“沒忘,諸位大臣都到齊了?”
宦者便道:“除了中書舍人蕭嵩未到,說是突發熱疾,其他的人都到了。”
唐玄宗回頭道:“本來找他擬旨,既然如此也不需要他來,如今官居知制誥的大臣還有齊浣,叫齊浣來吧。”宦者連忙領命,讓另一位宦者前去傳令,此時唐玄宗在眾宦者的陪襯下,前往紫宸殿。
路上唐玄宗想著今日的聽政應該有些看頭,畢竟很久沒有聽這麼多的重臣言事了,每次重臣你一言我一語後,自己便能明察清濁,施行仁政。雖然大臣們有些時候莫衷一是,但是那杆衡量輕重利弊的秤在自己心中。此次議政他準備先不作聲,看看這麼多重臣都如何評判,自己再做最後的決定。
當唐玄宗的御駕到紫宸殿時,所有的大臣已經在殿口了,唐玄宗下輦後快步走上殿來,後面的宦者緊跟著道:“陛下何需如此心急?當心石階。”
唐玄宗彷彿沒有聽到這句話,向著殿門疾步上去,殿門口站著的大臣都紛紛跪地施禮,唐玄宗擲地有聲的一句“起來吧”,將眾臣都招進殿中。
殿內木案上放著許多的奏章,唐玄宗準備在今日問政時,一一處理完,此時諸臣都列隊站著,唐玄宗抬眼望著諸位重臣的臉龐,緩緩道:“你們誰先來?”
姚崇自知自己身居宰輔,便要當仁不讓,於是向前一步道:“微臣先來,這吏部考評後,已將許多的官吏升遷報了上來,其中廣州都督宋璟上任後,可謂是勤儉愛民,在當地移風易俗,教民燒瓦代替茅草蓋房,此舉深得民心。所以臣請將宋璟調到中樞,請任宰臣。”
這個宋璟唐玄宗是早就聽聞過的,也知道是個忠臣,此人過於守直而並不圓滑,這個性格讓唐玄宗知道姚崇為何要選宋璟,姚崇對於政務善變,而宋璟對於姚崇施政會一脈相承。
此時唐玄宗道:“宋璟有功績,不過也不能直接調任宰輔吧。”
姚崇看著此事不成,便又退入隊伍中,接著唐玄宗又問道:“這是地方之政,再說說京畿吧。”
接著蘇頲言道:“陛下可知長安縣令裴耀卿?此人在長安城中威信極高,就單說處理政務上,此人確實是分毫不誤,長安縣的治安風氣也進而大變。”
唐玄宗聽後,方才明白這些宰輔們的心思,姚崇暫且不論,而蘇頲儼然是在提拔心腹,裴耀卿如今區區一個京畿地區的下層官吏,資歷頗淺,要是破格提拔,必然遭人嫉妒。所以不如就再試驗兩年,等到兩年期限一過,再議提拔。
蘇頲看著唐玄宗若有所思,就似乎明白了什麼,便見機道:“既然陛下有其他想法,裴耀卿之事暫且放放吧。”
如今中書省的重臣都說完了,其他部門的官吏也不能不說了,此時御史中丞姜晦便站出來說道:“微臣有一奏報,如今土地兼併較為嚴重,許多的人口因生計問題都流竄不定,這樣著實影響稅收。”
姜晦此言,唐玄宗知道應該是個巡察四方的監察御史所奏,而姜晦也深以為然,故才能拿到這大殿上來。這御史臺中最高官位便是姜晦所任的御史中丞,在唐朝御史大夫僅為賞賜功臣,實為虛職。
此時唐玄宗對姜晦的話很是關心,這歷朝歷代的土地兼併後果都危及社稷,而如今此事初見端倪,就不能任其發展。
於是唐玄宗便道:“此事交由御史臺細細考究一番,將此事的解決方案擬出,再作定論。”
雖然唐玄宗話語寥寥幾句,但是已經將整個朝會的方向轉移到這件事上,其他的大臣見唐玄宗如此說來,都對此事議論紛然。
姜晦此時隨即領旨,又對著唐玄宗承諾一番,表示定會將此事解決,而提出這一問題的,姜晦知道此人叫宇文融,此人也的確有些才幹。
唐玄宗看著眾臣此時侃侃而談,便故意咳了幾聲,頓時場面又歸於沉寂。突然間,唐玄宗想起來此次問政,中書舍人蕭嵩沒有參加,便道:“聽說蕭嵩病了,誰替我去看看?”
此時唐玄宗看眾臣沒有人答應,便道:“此時交由許國公蘇頲辦吧。”
蘇頲連忙道:“臣自當親自去蕭嵩府上一躺,以陛下之名送去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