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訥遲疑了一下,就道:“今夜襲營也可,不過我們得好好謀劃一番。”
“何需謀劃,將軍只需將兵力集中,一擊即可大獲全勝。”安思順此時撂下此話,又拉著郭知運的左臂準備走出營去。
薛訥望著郭知運肯定的眼神,只好道:“那就今夜襲營,由郭知運打頭陣,我與諸將隨行其後。”
郭知運此次探查回來,他已經懷著一些對吐蕃的勝算,先不說吐蕃駐地已經顯露在眼前,而且驅馬片刻就能衝進敵營。就拿吐蕃得知我軍開赴前線後,不收攏軍隊,反而還對唐軍有些鬆懈。
這便是郭知運的信心所在,如今唐軍本不宜久戰,吐蕃如此做為,也就是將自己劣勢很顯然地擺在唐軍面前,指不定一戰下來就能將吐蕃擊潰。
薛訥下令後,唐軍緊鑼密鼓地開始準備,安思順與王海賓則坐在一處篝火旁,兩人也感到這裡寒氣逼人,俄而王海賓道:“安將軍為何次次要與薛將軍爭執?”
“薛訥此人剛被恢復軍職務,已經不是很明白吐蕃人的心理,我幼時居於胡地,對這吐蕃也多少有些瞭解。薛訥雖然作為一軍之帥,也要兼聽則明,我只不過是死諫而已。”
王海賓此時對安思順的話很是敬重,這人難免有失手,薛訥畢竟也不能把事情做的面面俱到。
王海賓此時向軍營內左看右看,見許多士卒都已經開始列隊集合,郭知運站在士卒們的面前,開始訓話,郭知運從軍中挑選了五百名士卒,這些人大都善騎射,並且可以做到令行禁止,對於此次襲營作用甚重。
此時郭知運在訓話,而大帳中的薛訥與王晙也走出來,看著這煌煌燈火下五百壯士,若此次襲營未實現將吐蕃擊潰的目的,則這五百人身死人手也未可知。郭知運語氣慨然,使得所有將士都傾耳細聽。
王海賓此時對著安思順又道:“安將軍覺得郭將軍率領五百精兵能撼動吐蕃大營嗎?”
安思順十分慨然地說:“為何不可,當年霍去病就以八百騎兵殲敵千人。而如今已與那時不同,吐蕃已與我唐軍幾十年來交手多次,多次兵敗於我軍,而郭知運也必能再建奇功。”
“不過,我懷疑吐蕃此時定然知道缺了個傳令兵,已經開始加強戒備。”
“不怕,我軍很快能到,而且此時天黑,未等其反應過來,我軍就能直插其營。”安思順語罷,與王海賓同時站起來,向著王晙與薛訥走去。此時郭知運已帶領五百精騎,向著敵營開赴,接著薛訥與王晙等人率軍浩浩蕩蕩地出了轅門。
此時夜幕之下,吐蕃大營點火光連綿幾里,許多的吐蕃士卒都在閒暇後,聚在一起人影散亂,觥籌交錯,且嬉笑聲不止。而到了湟水邊卻漸漸失去了喧囂,只有汩汩的水聲。再遠處的山坡上,仍然是寒風呼嘯。
郭知運所部幾乎能看到吐蕃大營朦朧的火光,郭知運勒住韁繩,細細看了吐蕃軍的分佈,整個外圍幾乎沒有多少守夜計程車卒,於是又一陣揚鞭,向大營直撲過去。五百騎兵都甩開馬蹄,緊隨著郭知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