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雲淡,金秋八月,塞上的峻嶺山崗上可見蕭然的枯木,中受降城街上早已失去曾有的繁盛,這獵獵寒風中百姓大都掩扉不出。此時年成物阜,而官衙內王晙也交代屬下可以暫止屯田,自王晙到任行屯田之事,累月以來受降三城的糧庫大都貯滿。
王晙近日來除了按照朝廷定製給將士發放餉銀,賑濟貧民之外,也開始厲兵秣馬,防備突厥吐蕃等族犯境。關於這練兵之事,他是交付於幾個最受信任的軍將,而其中也有陸崢。
不過陸崢答應劉軍使尋回寶玉以十日期限,如今只剩寥寥三日,他在塞上幾城明查暗訪,線索卻屢屢中斷,如此一來陸崢有些洩氣。
此時陸崢正踏進中受降城的府衙門檻,卻聽得一聲:“楊內侍與我同效忠於今皇,這些微不足道的禮數也是應該的。這塞上如今正值豐稔,這點東西就請替我捎於楊內侍之府上。”
陸崢走上去清楚地看到是一個傳旨的宦官,稍後便走出官衙,而王晙看到陸崢來了,便問道:“聽說你見了劉軍使,而後還替他尋求遺失的玉石?”
陸崢對於王晙的問話自然是無一掩蓋,將這前後之事說得面面俱到,而王晙聽了也有些疑慮。俄而王晙命令道:“這件事不能再查,如果好查,劉軍使就已經追回贓物了,就算有些頭緒,也不要插手其中。我能料定此賊已經出了安北都護府。”
陸崢聽了此話,也無可奈何,於是就說道:“既然如大都護所說,那麼再找確實無益。不過在下覺得此賊真是好手段,能做到銷聲匿跡,看來也是早有圖謀。”
“這劉軍使還是太愛顯擺了,所以玉石被盜也在常理中,不過一塊玉石丟了,若是一直追查下去,攪得天翻地覆,難免貽人口實。”
王晙把話說完,拍了拍陸崢的肩膀,又說:“如今朝廷已經派人來了,主管內侍省的楊內侍在陛下面前諫言,要我在安北都護府內大招貧民軍,剛才便是來宣旨的。”
“貧民軍?看來朝廷也瞭解此法。”陸崢對於此話又驚又喜。
“可不是嘛,這朝廷讓我招收貧民軍,就意味著朝廷中有人也認為邊城要起烽火,所以楊思勖才會在陛下面前提出此法。”
“那詔書中說要招收多少人方可?”
王晙此時將詔令拿給了陸崢,陸崢一看上面的宸章,筆跡顯得大氣端莊,一看就是天子的筆法。不過那字數倒讓陸崢有些傻眼。
“五萬……塞上貧民受政令恩澤如今大部轉為農戶,而貧民所剩無幾,就這五萬也是難題,我手下的貧民軍也不過是三百餘人。”
陸崢不禁思索著,又問道:“這個楊思勖是何人,這不是要為難大人嗎?”
王晙看著此時就只有陸崢和自己,再無他人,便道:“楊思勖與陛下有很深的交情,誅除韋后時,此人便是臂膀。如今又是左監門衛將軍,手握兵權,與另一宦者高力士如今正受皇恩。兩人同居左右監門衛大將軍,隸屬南衙禁軍十六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