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公,我在檢視火焰的色調、亮度、濃度!”
環境太嘈雜,靳宓扯著嗓子大聲回答。
眾人聽的不由微微皺眉。
只有朱棣眼睛一亮,卻也沒有說話。
朱元璋更加好奇,抬手指著三幅擺動的轉爐,笑問:“我們怎麼感覺,這火焰沒什麼變化,其中,有什麼奧妙嗎?”
靳宓靦腆笑著撓了撓頭,“師公,這是我自己在實驗,生鐵漿、熟鐵漿,實驗室混合鍊鋼總結出來的,還沒有得到大規模的工業應用驗證,也不知對不對。”
“說!給師公說說,師公想聽你發現了什麼。”朱元璋笑著大聲鼓勵。
靳宓看向朱棣、徐妙雲。
朱棣夫妻二人含笑點點頭鼓勵。
靳宓默默深吸一口氣,介紹道:“師公,我發現透過火焰的色調、亮度、濃度,首先可以判斷爐內溫度的高低,其次,還可以判斷,煉製出來的鋼,的品質區別。”
……
“火焰的顏色為白亮;火焰的濃度為濃厚、不透明;火焰的高度不高,這些特徵均說明溫度高。”
“火焰的顏色為暗青;火焰的濃度為稀薄透明;火焰的高度很高,這些特徵均說明溫度低。”
……
靳宓越說,年輕稚嫩面龐上的神采越發明亮。
不時指著不遠處的轉爐,為了給朱元璋講述的更加清楚,還比比劃劃。
朱元璋看著靳宓神采奕奕的稚嫩臉龐,笑了的同時,心中不由感慨:這小傢伙是真的喜歡搞這些研究。
若是不喜歡,談論起這些事情來,臉上就不可能出現這種神采。
這小傢伙的才幹,根據錦衣衛前些年的追蹤記錄。
雖然不如東旭、原吉幾個最出色的。
但考科舉入仕一點兒問題也沒有。
換做大明的青年讀書人,如果有這份才能,早寒窗苦讀,削尖腦袋去當官了。
絕不會像靳宓,幹這種又髒又累又苦的研究。
這就是中原和老四這邊的差距。
來自於思維的差距!
“師公,你看,現在的火焰開始發飄,不那麼粘稠了,而且火焰在半空連續爆炸成數朵小花,火花大,分叉多。”
朱元璋回神,眯眼,順著靳宓手指的方向,看向轉爐。
眾人也全都仔細打量。
果然和王靳宓說的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