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及早制止,或許,未來真的會形成,朝中革新派口中所說的……文明中心的轉移!
由大明,轉移至燕藩!
身為一個敵視燕藩的大明精英,他絕不容許這種事情發生!
……
小早川仲業面對黃子澄眼巴巴注視,十分尷尬。
他也承認,中原文化是華夏文化的正統。
可這種正統,已經數百年,近千年沒有發展了。
他雖然是個倭國人,但也是個熟讀中原各種書籍的儒生。
同時,他也在東番待過很長時間。
在他看來,任何文化、文明都要發展,不能抱著一個正統,躺在前人的功勞簿上。
中原文化似乎就是這種情況。
相比之下,燕藩的文化,則在中原文化的基礎上,開創性很大!
他們雖然在倭國,可一直透過燕藩予以的支援,以及商貿往來,關注燕藩的發展。
他們想要向燕藩獻土獻民,也絕不單純因為燕藩的經濟發展好,百姓過的好。
身為讀書人,他們十分清楚,如果單純只是施政原因,讓經濟向好,百姓富裕。
這種向好不可能持續太久。
一個政權,一個群體,想要持續領先,保持優勢。
一定有一種文化、文明在支撐其發展。
而這恰恰是中原過去數千年,被譽為明珠,吸引無數週邊邦國前來學習,萬邦來朝的主要原因。
不可否認,現在的大明,相比他們倭國,以及周邊所有邦國,依舊是他們羨慕的物件。
但現在的大明。
相比燕藩,在文化、文明的進步性,開創性明顯已經落後了。
燕藩堅持傳統文化內涵核心的同時,不被傳統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所束縛,積極尋找,核心文化符合其發展的表現方法、方式。
那種包容、自信、開創……
明顯已經有了一點,文化、文明大爆發的跡象!
他預感,只要燕王繼續統治燕藩數十年,不,十數年恐怕就足夠了。
到時候,必然會迎來一場真正的文化、文明大爆發!
而他被毛驤送來大明前,前往燕京看到的一切,也恰恰證實了,他們這些人,在倭國時討論得出的結論,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