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刻。
楊榮看到朱允炆跟在朱標身邊,時不時有說有笑的一幕,微微皺眉,拉了拉正在和工匠攀談的雄英。
雄英結束與匠人的攀談,起身,邊走邊問:“師兄,你怎麼了?”
“太孫真相信,發包這個想法是允炆殿下想出來的?他都沒有深入一線親自幹活,他能想到?而且,類似發包這種修修補補的辦法,真的能對咱們大明的工業環境,產生突破性促進作用?”
朱允炆特別會討太子歡心。
太子屬於那種中庸溫文爾雅之人。
他注意到,這一年多,朱允炆似乎有意在模仿太子。
他無法判斷,這到底是朱允炆自己的主意,還是有人在背後教朱允炆。
……
雄英看著楊榮雖然擔憂,卻十分沉穩的神色,不由笑了,拍了拍楊榮肩膀,“師兄,我知道你擔心什麼。”
雄英沒有繼續談論關於朱允炆和朱標的事情,只是向楊榮豁達表明,他都知道。
轉而說道:“其實,我也不喜歡這種類似發包,修修補補的辦法,原本,我想著,巨大不便中,最終促使人們放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老觀念,主動剪髮,可我沒想到……”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類似這種,束縛大明發展的傳統老觀念還有很多很多。
這一道道枷鎖,如果不衝破,大明的工業發展,就永遠不可能提速和活躍。
“其實,問題都擺在那兒,呂兆為首的管理層,除了皇祖父、父親視察時,會來一線,平日裡,他們幾乎天天坐在官房喝茶,下面人做出功勞了,他們搶著往自己頭上按,這種情況,匠人們如何能有積極性?”
這就是典型的官僚風氣。
雖然父親還沒看出來。
可皇祖父已經知道了。
但能有什麼辦法?
幾千年的官僚風氣,如果不全面推行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全面提升各行各業百姓的經濟、社會、政治地位。
永遠沒辦法遏制官僚風氣。
四叔說過,天下各種力量講究一個平衡、勢均力敵才行。
只有百姓的力量增加,才能有效遏制官僚風氣。
否則,除非換一個真正的好官能官,才能辦好金陵工業區。
可用四叔的話說。
天下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庸的,同理,絕大多數官員也是平庸的。
真正的好官能官,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