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百姓感覺太子不如燕王。
那是因為燕王在文治武功方面太過耀眼。
而太子被當做儲君培養,從小,他們教太子,主要是權術、馭人、明辨罷了。
太子的身份,不需要做具體的事情。
只要懂馭人、權術、明辨即可。
當然,類似燕王那種領兵天賦、以及提出鄉土村社、僱工身股制的文治能力,太子肯定也是比不上的。
但身為皇帝,根本不需要這麼高的能力。
只要能明辨下面人建言的好壞、對錯即可。
正是身為太子的老師之一。
他很清楚,他們教了太子什麼。
太子欠缺什麼。
太子身上,缺少燕王身上,那種野路子培養出來的開放的眼光。
太子欠缺的,在大明官員,很多讀書人身上都存在。
“他們害怕燕王的同時,對咱們大明又有著強烈的自信,認為我們地大物博,有著充足的人力物力,將來也一定可以,憑藉這些優勢,碾壓燕王……”
“我有預感,未來大明和燕王的燕藩之間,必然會起摩擦,只希望,這種摩擦,不會發展成全面戰爭吧。”
劉伯溫餘光瞥視李善長,眼底憂慮同樣很濃。
苦笑道:“一代人,管不了幾代人的事情,未來只能靠後來者的智慧去面對新問題,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罷了。”
陛下這些年做了多少事情。
太子的確承受住燕王這塊磨刀石了,可在這個過程中,太子對燕王的態度,也發生了細微變化。
這恐怕是陛下也沒有預料到的吧?
……
御書房。
朱元璋落座後,看著朱標,笑問:“你有什麼話想和父皇說?”
“父皇,兒臣希望跟隨父皇南巡,去看看福建、東番,期間,可以讓雄英監國,也讓雄英鍛鍊鍛鍊……”
朱元璋微微愣怔。
標兒是想近距離感受新氣象?
還是想近距離,摸摸老四的底,為將來做準備?
朱元璋默默琢磨。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就無法對標兒無條件信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