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當然清楚。
能使用的經濟宏觀引導手段,基本已經打出去了。
海貿體量,暫時已經很難發生巨大突破。
原因來自方方面面。
首先,造船跟不上。
一艘海船,從伐木、陰乾木頭,再到建造成海船。
少說也得四五年時間。
雞籠嶼,原本陳家存下來的木料。
經過這幾年改造海軍戰船、以及零星建造一些海船,基本消耗殆盡。
這幾年,雞籠嶼儲存下來的木料並不多。
另外,造船廠的規模還是太小。
類似旗艦那種特大型海船。
造船廠接了五艘訂單後,就再無力承接了。
福建豪強商賈倒是要投資造船廠,他對此也持鼓勵態度。
但兩三年內,別想對這個造船廠寄予太大厚望。
首先,福建江浙地區,最好的造船工,當初都被俞靖、沈至使用各種手段網羅到雞籠嶼造船廠了。
元朝幾十年造船業的凋零,會造船的工匠太少了。
福建豪強商賈聯合投資的造船廠,都要僱傭人,送到雞籠嶼造船廠,委培他們進行培訓。
除了海船跟不上需求。
海貿的需求暫時也已經趨於飽和。
現在福建的海商,海貿物件,最遠就是南海周邊。
倭國、高麗。
南海這邊,光靠梁道明藉助三佛齊,往更西邊,輸送轉運貨物,渠道能力太差。
想要進一步擴張往西邊轉運貨物的渠道力。
就要解決陳家。
短時間內。
他無力這麼做。
倒不是打不贏。
而是距離太遠,打贏了,他的兵力投射距離太遠,東番的底蘊無法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