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率軍啟程。
回程中,除了沒走的商賈豪強外。
還多了幾個人。
民都洛島以劉江河為首的族長們。
這部分人,想去雞籠嶼和福建參觀鄉土村社和僱工身股制。
最終,民都洛島的萬餘漢民,捨不得離開民都洛島。
對此,朱棣也能理解。
畢竟,多少年拼搏建立的房舍,開墾出來的良田,全都在民都洛島。
遷徙巴拉望島,就意味著一切從頭再來。
非逼入絕境,很難捨棄。
最終,他請梁道明呂珍幫忙,三方組成兩百艘戰船艦隊,迫近呂宋國都馬尼拉。
打著為中原被壓迫漢人遺民主持公道的旗號。
迫使拉幹王做出讓步。
對民都洛島漢人遺民徵收賦稅,由以前三倍於當地原住民,降低為一點五倍。
對這個結果,劉江河為首的民都洛島漢民十分高興興奮。
朱棣也很高興。
呂宋朝這種區別對待。
註定了,民都洛島漢民不可能真正認可拉幹王。
而現在的好處,也是他為民都洛島漢民爭取的。
民都洛島勢必和他為首的勢力走的更近。
這有利於將來征討吞併呂宋。
同時,經過他的說服,劉江河為首的當地大族族長,願意去考察觀摩鄉土村社和僱工身股制。
朱棣對這些大族族長提出的條件很簡單。
只要他們答應幫助族中百姓搞鄉土村社。
作為他們不入股參與的交換,他會扶持這些當地大族,經營海貿。
他們的錢財,沒資格直接進行福建到南海的海貿。
但福建海商們,把貨物運送到呂宋,可以售賣給他們。
他們作為呂宋本地人,雖然是漢民,可在呂宋到底也有不少人脈,可以拿著貨物,在呂宋販賣。
利潤也十分可觀。
不過,必須推行僱工身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