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楊八叔等人按照燕王以往的設想,土橋村自己去縣城開設米鋪。
然後就遭到了江寧士紳聯合針對。
打價格戰。
很快,土橋村糧鋪就承受不住了。
畢竟,一個村子的糧食終究是有限的。
就在他要插手,幫幫土橋村時。
楊老八等人竟然自己想出了新招。
聯合土橋村周圍十幾個村子,一起入股縣城的土橋村米鋪。
十幾個村子的所有糧食,江寧士紳就扛不住了。
這時,楊老八帶人,第一次找到他,希望他做中間人,出面幫忙說和,兩方公平競爭做生意,從此不再搞這種惡性競爭。
就此,這場農民和士紳的商業戰爭落下帷幕。
事後,他專門找到夏時敏求證,是否是夏時敏出的主意。
夏時敏當時回覆,他都記得一清二楚,“希直,我做學問自負可以,但做生意,我不如八叔等人!”
事實證明,聯合十幾個村子,一起搞糧鋪,是八叔等人自己想出的注意。
……
“隨著土橋村這塊招牌,在金陵地界的影響力,以及他們做生意實誠,米鋪生意十分不錯,周圍越來越多村子想入股,楊八叔等人已經決定,把糧鋪開到金陵城,兩位侯爺,往後貴府吃米麵,一定要選我們江寧的,絕對實誠!”
土橋村米麵絕對實惠。
他們自己村中碾米、磨面,並且少了中間糧食收購的環節,成本極低。
哪怕價格低。
都比直接賣糧食掙得多。
因為土橋村糧鋪緣故。
江寧縣城糧價全年較以往,下跌兩成!
城中百姓負擔更小,日子更寬裕,竟然把這份功勞,歸結他身上,稱讚他是大明立國以來,江寧最好的縣令。
也不知,蔣進忠知道,會不會生氣。
說實話,蔣進忠功勞比他大,這份榮譽,應該是蔣進忠的。
沐英、藍玉瞧著方孝孺都向他們推銷土橋村糧鋪,不由哭笑不得。
不過,更多是震驚。
這就是朱四郎的鄉土村社?
看到土橋村,彷彿就能看到,大明未來,星羅棋佈的農村。
當然,其他農村,沒經過朱四郎幾年時間親手認真調教,發展不可能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