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說了上面,為何還要說‘裡面’?因為在石臺的頂端部並非是一個平面,而是一個由四周向中間逐漸內凹的碗狀結構,說其是碗狀,因為整個內凹的過程確實像階梯一樣逐級下降並向內收縮,但周圍卻不是像碗一樣是個整體的球面或者說曲面,而是分為八個梯形的獨立面,很像古時用來盛載食品的什錦盒!
我仔細數了一下,這個碗狀凹槽內面上總共有二十五個面,分為三層,每層八個面,正中間是個正八邊形。再看這石臺的邊緣,心裡就有些奇怪起來!
因為在靠近石臺的外側立面部分石頭的質地和石臺裡面完全不同,裡面的不像是花崗岩,因為我用手指甲颳了一下,發現裡面這部分居然在手電光的照射下有類似金屬的反光,而且石臺整個邊緣都呈不規則的鋸齒狀。我圍著石臺轉了一圈,仔細地看了看它的周緣的鋸齒狀結構,心裡忽然湧出了一種奇怪的感覺。
我是學機械設計出身的,很多的思維都被侷限在與機械相關的範圍內。之所以這麼說當然也是有出處的,因為我當年選擇機械設計專業的最大原因是我對機械類的東西已經到了一種痴迷甚至於魔症的地步。我父親當年是希望我去學醫,而我卻一反以往乖兒子的形象,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自己想要的專業!
所以,看完這個石臺,心裡就覺得這個東西應該是與別的什麼東西相配合,有著某個特定的用途。因為無論我怎麼看,怎麼想,總覺得這石臺凹面的結構就是個徹頭徹尾的裝配面!
我覺得,原本裝在這裡的那個東西因為某個原因與它分離開來,而且,那個與之配合的東西在與它配合後,為了某個目的,應該被覆蓋了一層與花崗岩一樣的物質,使二者從外表上看就是完全的一個整體,很有種偽裝的感覺。
想到這裡,我彎著腰,又圍著石臺四周的地面轉了一圈。又掏出了隨身攜帶的小榔頭(小地方買不到登山鎬,所以當時就買了個榔頭充數。),敲了敲石臺的外側面。
“喂,老祁,你他媽在拉碾子嗎?”一旁的洪開元對我的舉動顯然有些不耐煩,大聲道:“到底看出什麼來沒有啊?”
我沒理會他,直起了身子,又去看那凹槽的內部,凹槽內已經積了一層並不太厚的灰塵。
想著我就用手慢慢地摸開了最外圈那個八個梯形面的其中一個整面上的灰塵,看來這洞裡面也確實是乾淨,灰塵也不足半毫米的厚度。很快,我就看到了裡面的情形:梯形的平面上泛著微微的猶如金屬的反光,上面分佈著幾個小孔,好像也沒什麼規律,又好像有些規律,看了許久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不由就有些灰心。
“怎麼樣,有結果了嗎?”洪開元見我停住了就問道。
“沒有!”我有點喪氣,“你看了幾個小時都沒看出什麼名堂來,我就看一會兒能看出什麼來?”
“你倆還都吹牛是第一聰明人,現在各自才看了一點邊角,當然是看不出什麼來的!”一直沒出聲的溫菁忽然發話了。
“對呀,我怎麼沒想到。爬上去將裡面全部清理乾淨不就看出來了?!”聞言,洪開元一拍腦袋就立即準備上去,並將手電遞給了溫菁:“妹子,你幫我拿著!”
見狀,我趕緊拉住他:“這裡面會不會有什麼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