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啊,人品爆發,一下子招了兩個,還是著名的三保太監鄭和和晚清名臣李鴻章。
鄭和,原名叫做馬和,小名三寶,是被藍玉手下的兵將捉住閹割後當作太監送到了當時還只是燕王的朱棣的府中,後來朱棣給他賜姓鄭,這才叫做鄭和。
就是不知道這回召出來,是個叫做馬和的普通人呢,還是個叫做鄭和的太監呢?
反正,這肯定是個可以用來發展造船和航海事業的頂尖人才就是了。
大周的艦船,征服海洋,殖民全球,可以開始規劃藍圖了。
李鴻章,大名鼎鼎的李中堂,曾國藩的得意門生,晚清朝廷的中流砥柱,當然了,也被人罵作史上最大的賣國賊。
李鴻章到底是不是賣國賊,郭宗訓不想評論,這玩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郭宗訓看中的是能力。
洋務運動是李鴻章搞的,這方面可以讓他跟徐光啟好好的交流一番。
只不過,目前好像沒啥洋務可以學習的。
大唐的風光雖然不在,但外面的世界,根據郭宗訓對歷史的瞭解,這會兒,公元九世紀中期,只怕是羅馬帝國正處在最黑暗的時期。
這個時期歷來被認為是歐洲最為黑暗的時期。
由於蠻族的入侵和定居引起了羅馬帝國的崩潰,幾乎造成當時歐洲文化的完全毀滅。
西歐的封建制度便是在這一背景下,由日爾曼、羅馬和基督教三種因素互相融合,從羅馬滅亡後的廢墟上產生、發展起來的。
騎士制度同樣也產生於中世紀的歐洲,是歐洲在封建化的過程中逐步產生、確立起來的封建附庸制度。
確切的說,十世紀的歐洲國家是一種鬆散的領主集合體。
先不管有沒有洋務可學,李鴻章的能力又豈止是搞洋務呢,不搞洋務搞內政應該也是不錯的。
而且,外交方面,李鴻章那也是不含糊的,儘管李鴻章代表大清朝廷簽訂了好幾份喪權辱國的什麼什麼條約,這不是歷史還沒到那個地步嗎。
朕的大周,只能讓別的國家喪權辱國,只能讓他們跟我大周簽訂割地賠款甚至歸土獻降的不平等條約。
這些事情,看來以後都可以交給李鴻章去辦了。
郭宗訓興沖沖的從系統空間退了出來,走出密室,立刻喊來了魏忠賢和李同介。
“你們兩個,給朕查一下,宮裡有沒有一個叫做鄭和的太監,如果有,立刻給朕帶來,對了,說不定是叫做馬和,不管馬和還是鄭和,只要是小名叫做的三寶的,就對了。”
宮裡的太監,絕大部分都歸李同介掌管,魏忠賢其實主要負責錦衣衛的事情。
“老奴遵旨,老奴這就去查。”
“魏伴伴,那你去一趟吏部,查查有沒有一個叫做李鴻章李漸甫的官員,在開封的話,就讓他立刻來見朕,如果不在開封,那就讓吏部立刻把李鴻章給朕召回開封,”
“奴才遵旨。”
結果,卻讓郭宗訓有些失望,宮裡沒有一個叫做馬和或者鄭和得人,大周官員裡也沒有一個叫做李鴻章的人。
郭宗訓手中握著兩枚小令牌,有些惆悵,上哪兒去找朕的殖民總督和中堂大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