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楊業此人精通兵法,素有楊無敵的稱號,但卻又說他尤其擅長守城,又傳此人愚忠,臣就在想,楊業年紀不過三十,何以民間對此人的傳言會這麼多呢?”
“而且,這些傳言其實本身就有些矛盾,楊業此人並無過於驕人的戰績,卻在軍中和民間有如此高的聲望,這無敵之稱,到底是因為什麼而來的呢?”
劉基不緊不慢的向郭宗訓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郭宗訓其實也在思索,有關楊業的事情,他所知道的,更多的也是民間傳說,重點描述的都是楊業慘死在契丹人的包圍之下,這是個悲情英雄。
所以,楊業這個人到底有沒有真材實料,到底是不是忠肝義膽,還有待於進一步考察。
“朕打算派楊業去跟在趙匡胤屁股後面,讓趙匡胤的菊花時刻如芒在刺,趙匡胤打下一個地方,朕會要求楊業立刻去接管,至於楊業用什麼方法,那就是他的事情了。”
“陛下聖明,此計可行。”
這也算是郭宗訓對楊業在業務能力方面的進一步考察,楊業此人到底是個將才還是個帥才。
“開春之後,令岳飛兵圍府州,告訴折德扆,朕不接受所謂的稱臣不入京,聽調不聽宣,折家,要麼歸入大周軍制,要麼變成大周的囚徒。”
平定北漢之後,郭宗訓讓岳飛給府州的折家也送去了招降書,讓折德扆交出府州到開封聽從朝廷調遣。
果然不出郭宗訓所料,折德扆給他來了一個稱臣不入京、聽調不聽宣的把戲,這還是想在府州當土皇帝啊。
歷史上,很多人都認為正是有了折家鎮守府州,所以才保持了大宋幾十年邊塞的穩固。
其實不然吧,府州地處當時的契丹和西夏夾擊之下,卻對大宋朝廷是聽調不聽宣,這跟藩國有啥區別?
府州所有的抵抗西夏和契丹的戰爭,說是幫助大宋鎮守了西北門戶,其實,也是為了他們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府州就是因為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加上折家幾代人裡面沒出敗家子窩囊廢,所以才得以保全。
終究,折家還是做了一個無冕無封號的藩王。
在郭宗訓這裡,是堅決不允許的。
唐朝就是因為軍鎮之亂才搞的四分五裂,到了五代卻依然在延用節度使的制度。
從這一點上來說,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後,搞的杯酒釋兵權是絕對正確的,不然的話,大宋也得陷入內亂之中。
所以,郭宗訓現在要搞的,是軍區制,而非軍鎮制。
就拿曹彬來說,他現在鎮守幽州,所轄的軍區就是燕雲十六州。
擱著以前,那得設定十六個節度使,現在卻只有一個鎮守使。
十六州各州的兵力均不超過兩萬,幽州卻駐守了二十萬兵力。
幽州對其餘各州起到的作用是震懾。
但幽州對地方軍力卻沒有調配權,因為,所有的軍事調配權都在皇帝一人手中。
這麼說吧,按照郭宗訓目前的思路,一共設定了以下幾個大軍區。
幽州軍區、齊州軍區、長安軍區、太原軍區和揚州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