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可啊。”
“陛下,靖難之事才過去多久,要慎重吶。”
“還望陛下三思!”
王霄說要削藩,文官們都是一窩蜂的反對。
都是拿靖難之役的事情說事,都是一臉憂心忡忡的表示削藩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對於這些文官們的反對,王霄是不置可否。
因為他很清楚他手中真正的底牌並非是這些大頭巾們。
皇帝唯兵強馬壯者為之!
只要手裡有兵權,那皇帝的位置就能穩如磐石。
相反,如果手中沒有兵權。那中唐之後的歷代唐朝皇帝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當然,王霄也知道直接削藩廢爵會引起激烈反彈。雖然他不擔心那些王爺們的叛亂,可這畢竟是在種花家裡,傷到了花花草草總是不好的。
“既然大家都反對,那就改封好了。”
王霄丟擲了自己的真實目的,把國內的王爺們全都給遷走“大明未來,眼光要放在大海上。整天盯著家裡面的三瓜兩棗有什麼意思。皇室中人當為天下表率,諸王全都改封到海外去。”
要說未來發展的眼光,那這世界上絕對沒人能比得上王霄。
在這個大航海時代已經開啟的時間段裡,大規模的下海圈地才是正途。
文臣們有些鬱悶,因為他們發現了王霄的真實用意是大力推動航海。所謂削藩不過是投石問路。
之前已經反對過一次了,新皇第一道命令下來接連反對的話,那以後還用在朝堂上混嗎?
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大明的力量從此開始將會逐漸向海洋傾斜,王霄的第一個小目標就定在了扶桑。
“楊士奇。”
王霄直接點將“你去一趟扶桑,跟他們商議一下通商與租借的事情。告訴那些扶桑人,好好說話那就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好好說話,那就讓他們親身感受一下大明的刀劍是否鋒利。”
楊士奇有些懵“扶桑可是太祖欽定的不徵之國啊。”
“沒說要打他。”王霄擺手“動動腦子想辦法。咱們的商船在扶桑被劫掠,商人們受到不公正待遇什麼的。這叫武裝護僑,不是征討。明白了嗎?”
楊士奇還能說什麼,只能行禮說微臣知道了。
晚上召開了盛大的宴會,招待那些前來恭賀新皇登基的各國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