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能力差,排程混亂,反應遲緩。”
盤膝坐在飛劍上的王霄,觀察著戰場點評呼羅珊軍團。
當他看到呼羅珊軍團弓箭手前出,騎兵配置在兩翼,中間是厚實的步兵陣列的時候,再度吐槽“多少年了,還是這麼個戰術。不知道我大唐是騎兵為主嗎。”
與後世大部分人的印象不同,強漢盛唐的軍隊,真正強大的地方就在於他們的騎兵。
步兵只是數量多,大部分用於據守做防禦用途。
而強大的騎兵,才是漢唐橫掃西域草原的動力來源。
大慫丟掉了最後的養馬地,之後又將儒門給舉了起來,中原王朝就此再無力展現漢唐雄風。剩下的只有依靠數量眾多的步兵,去打勝率比較高的防守之戰。
要知道漢唐時期,都是人數較少的中原軍團吊打四周人數眾多的對手。
呼羅珊軍團的陣型鬆散,不但是王霄能夠看的出來,打了一輩子仗的高仙芝也能看出來。
他當即下令,以葛邏祿軍與拔漢那軍為主的僕從軍出擊,纏住兩翼的呼羅珊騎兵。
葛邏祿是突厥的一支,而拔漢那名字或許有些怪異,不過說到其在漢時的名字那就熟悉了。
在大漢時期,這裡的名字叫做大宛。
與反覆無常的突厥人不同,大宛對大唐非常忠心,一直為大唐效力到了徹底失去了西域為止。
大批的僕從軍基本上都是騎馬牧民,雖然戰鬥力不咋樣,可纏住呼羅珊騎兵還是沒問題的。
拖住了能給自己帶來騷擾的騎兵之後,高仙芝麾下的唐軍主力終於可以放心的發起攻擊了。
高仙芝的膽量極大,手底下只有不到兩萬人的唐軍,卻是敢於向著數倍於自己的呼羅珊軍團的中心步兵大陣發起攻擊。
大唐鐵騎硬頂著呼羅珊軍團飛蝗一般密集的箭雨,直衝他們的弓箭手方陣。
說他們是鐵騎真沒說錯,不但自己身上穿著堅固的甲冑,就連那些精心挑選出來的戰馬,也披著防禦力驚人的馬鎧。
呼羅珊人軟綿綿的弓箭,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殺傷力。
沒有絲毫意外的,呼羅珊人的弓箭手們在直面鐵騎衝鋒的時候,很快就潰散了。
大唐騎兵驅趕著潰逃的呼羅珊弓箭手去衝擊他們自己的步兵陣型。
在觀戰臺上看到這一幕的呼羅珊總督,急忙命令前方步卒斬殺潰兵。
砍死了數千弓箭手之後,這才將將穩住了陣型。
唐軍騎兵那邊見到驅趕潰兵的策略被破解,也沒有什麼好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