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百花齊鳴的時代是在春秋戰國時期。
那個時代真的是一個思想爆發的時代,什麼樣的學派都有。
隨著時間的流逝,在優勝劣汰的選擇下,最後聲息的那都是華夏精神文化的精髓。
秦國用法家治國,用墨家造兵器農具,用農家生產糧食,用縱橫家破壞六國合縱。
可以說,秦國的成果並非是一家之功,而是許多人才一起努力的結果。
只不過是因為法家治國,所以大家都當秦國是法家當道。
秦末天下大亂,整個國家幾乎都被逐鹿中原的諸侯所摧毀。
高皇帝劉邦在廢墟之中建造大漢的時候,採用了休養生息的方式來治癒傷痛與損失。
因為當時的人口數量,經濟能力,糧食產量等等方面都到了非常危險的程度。
繼續橫徵暴斂,又或者窮兵黷武的話,結果只能是直接崩潰。
從那之後,無論是呂雉臨朝稱制,還是文景之治都是儘可能的保守。
諸子百家之中,講究無為而治的黃老派,很是契合這種現象,所以也就很自然的被當做了國策。
黃老派已經吃了幾十年的紅利與好處,早就是讓其他諸子百家們羨慕妒忌恨到了極致。
沒有哪個國策是能永遠不變的。
大漢沒有實力的時候,縮起頭來韜光養晦,自然是黃老派說啥就是啥。
可現在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大漢重新站起來了,黃老派的那一套自然也就會被拋棄。
所謂的黃老派,實際上就是道家的其中一個分支。
而道家作為諸子百家之一,並非是後世之人所認為的那樣,真的清靜無為什麼都不在乎。
在外來教派傳入之前,道家的勢力極大。
就像是此時的大漢,就是標準的‘黃老獨盛,壓倒百家’。
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際上也不過是在模仿黃老派而已。
歷史上的小豬,用儒家推倒了黃老派的掣肘。
而到了王霄這裡,他選將黃老派在高層的根基一網打盡。
沒有了從太后到勳貴們的龐大支援力量,向來都是走上層路線的黃老派,那就等於是被挖掉了根基,再無翻身的可能。
全天下的諸子百家們,都看到了這一點。也是知道現在天子需要一個全新的治國之策,所以他們都是瘋了似的趕過來,想要為自己的學派爭取機會。
從此之後,推崇無為而治的黃老派與道家,算是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