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數總共十二道題目,全都是出自九章算術和算數書等古籍。
對於懂的人來說,自然不算多難。
可對於沒有看過算數書的人來說,卻是抓耳撓腮急的受不了。
有心想要看看別人的答案,可四周甲士們那銳利的目光,卻是讓他們不敢擅動。
好在此時還不是後世儒家一統天下的時候,看過算數書的人還是不少。
第一張算數的卷子,並沒有難住太多的人。
第二張試卷,主要是常識問題。
包括如何統計整理戶籍與徵收賦稅,如何春耕秋收,如何剿滅賊寇抵禦外敵,如何治水開荒等等。
眾人都是心中瞭然,天子果然不只是為了招募一批身邊的郎官,這分明就是在考核官吏吶。
這些東西,對於前來參加考試的人來說,並不是多麼困難。
甚至可以說,他們來之前都有所預計。
所以第二張卷子反倒是沒有太大的難度。
至於最後一張,只有一道題目,那就是大漢該走向何方。
是繼續黃老派的休養生息,還是法家為主重現前秦之世,又或者行其他學派主張。
這就是給諸子百家一個暢所欲言自己學派主張的機會,讓他們把自己的好處都給寫出來。
到了這裡,來參加考試的眾人,這才算是展露歡顏。
這裡才是他們最為擅長的地方,所以著墨的時間最多。
眾人也是對手中雪白的紙張非常滿意,因為比起竹簡來說,能夠書寫的更多,更加流暢。
至於布帛,那麼昂貴的東西不提也罷。
考試結束之後,王霄專門挑選出來的郎官們,開始進行閱卷。
第一張的數學最為簡單,因為都有著標準答案,只要按照答案去對照就行。
第二張的話也還可以,畢竟這些事情都是各地父母官們要做的,這麼多年下來早已經是有了固定的流程。
只有最後一張,盡情舒展各自學派的主張這一點,郎官們倒是不太好判斷。
唯有先把那些明顯有問題的都剔除出來,之後的都集中起來送到天子那兒去。
接下來就是王霄的繁忙批閱時間。
前兩張不用管,只需要專門看第三張就行。
幾千張的卷子,對於王霄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工作量。
甚至就連皇后陳嬌找過來,王霄都沒有時間去應付她。
對於王霄來說,這種枯燥的閱卷工作之中,唯一的樂趣就是尋找那些未來的名臣們。
“主父偃...”